二十四、mysql中数据删除的几个问题

目录

1. 为什么简单删除表数据达不到表空间回收的效果?

2. 表的数据delete了,但是表空间却没有被回收?

3. 一条数据的删除流程?

4. 如何正确回收表空间?

重建表

 


一个InnoDB表包含两部分,即:表结构定义和数据。再MySQL8.0版本以前,表结构是存在以.frm为后缀的文件里。而MySQL8.0版本,则已经允许把表结构定义放在系统数据表中了。

1. 为什么简单删除表数据达不到表空间回收的效果?

因为表结构定义占用的空间很小,主要是表数据。表数据即可以存在共享表空间里,也可以是单独的文件。这个行为是由参数innodb_file_per_table 控制的:

1、这个参数设置为OFF表示的是,表的数据放在系统共享表空间,页就是跟数据字典放在一起;

2、这个参数设置为ON表示的是,每个InnoDB表数据存储在一个以.ibd为后缀的文件中。

从mysql5.6.6版本开始,默认值就是ON。

建议将这个值设置为ON。一个表单独存储为一个文件更容易管理,而且在不需要这个表的时候,通过drop table 命令,系统就会直接删除这个文件。而如果是放在共享表空间中,即使表删除了,空间也是不会回收的。

 


2. 表的数据delete了,但是表空间却没有被回收?

这得从数据删除流程说起,InnoDB里的数据都是用B+树的结构组织的。

 

二十四、mysql中数据删除的几个问题_第1张图片

B+树索引示意图

如果要删除掉R4这个记录,InnoDB引擎只会把R4这个记录标记为删除。如果只要要再插入一个ID在300和600之间的记录时,可能会复用这个位置。但是,磁盘文件的大小并不会缩小。

InnoDB的数据是按页存储的,如果删掉了一个数据页上的所有记录,整个数据页就可以被复用了

数据页的复用跟记录的复用是不同的,记录的复用,只限于符合范围条件的数据。比如上面的这个例子,R4这条记录被删除后,如果插入的ID是400的行,可以直接复用这个空间。但如果插入的是一个ID是800的行,就不能复用这个位置了。而当整个页从B+树里面摘掉以后,可以复用到任何位置。

如果相邻的两个数据页利用率都很小,系统就会把这两个页上的数据合到其中一个页上,另外一个数据页就被标记为可复用。

如果用delete命令把整个表的数据删除,所有的数据页都会被标记为可复用,但是磁盘上,文件不会变小。


经过大量增删改的表,都是可能存在空洞的。所以,如果能能够把这些空洞去掉,就能达到收缩表空间的目的,而重建表,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3. 一条数据的删除流程?

delete 命令其实只是把记录的位置,或者数据页标记为了“可复用”,但磁盘文件的大小是不会变的。也就是说,通过 delete 命令是不能回收表空间的。这些可以复用,而没有被使用的空间,看起来就像是“空洞”。

不止是删除数据会造成空洞,插入数据也会。如果数据是按照索引递增顺序插入的,那么索引是紧凑的。但如果数据是随机插入的,就可能造成索引的数据页分裂。

另外,更新索引上的值,可以理解为删除一个旧的值,再插入一个新值。不难理解,这也是会造成空洞的。

4. 如何正确回收表空间?

重建表

optimize table、analyze table 和 alter table 这三种方式重建表的区别。

从 MySQL 5.6 版本开始,alter table t engine = InnoDB(也就是 recreate);

analyze table t 其实不是重建表,只是对表的索引信息做重新统计,没有修改数据,这个过程中加了 MDL 读锁;

optimize table t 等于 recreate+analyze。

1、可以使用 alter table A engine=InnoDB 命令来重建表。

2、试想一下,如果你现在有一个表 A,需要做空间收缩,为了把表中存在的空洞去掉,你可以怎么做呢?你可以新建一个与表 A 结构相同的表 B,然后按照主键 ID 递增的顺序,把数据一行一行地从表 A 里读出来再插入到表 B 中。由于表 B 是新建的表,所以表 A 主键索引上的空洞,在表 B 中就都不存在了。显然地,表 B 的主键索引更紧凑,数据页的利用率也更高。如果我们把表 B 作为临时表,数据从表 A 导入表 B 的操作完成后,用表 B 替换 A,从效果上看,就起到了收缩表 A 空间的作用。

     一个 InnoDB 表包含两部分,即:表结构定义和数据。在 MySQL 8.0 版本以前,表结构是存在以.frm 为后缀的文件里。而 MySQL 8.0 版本,则已经允许把表结构定义放在系统数据表中了。因为表结构定义占用的空间很小,所以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表数据。

参数 innodb_file_per_table

表数据既可以存在共享表空间里,也可以是单独的文件。这个行为是由参数 innodb_file_per_table 控制的:

这个参数设置为 OFF 表示的是,表的数据放在系统共享表空间,也就是跟数据字典放在一起;

这个参数设置为 ON 表示的是,每个 InnoDB 表数据存储在一个以 .ibd 为后缀的文件中。

从 MySQL 5.6.6 版本开始,它的默认值就是 ON 了。

不论使用 MySQL 的哪个版本,都将这个值设置为 ON。因为,一个表单独存储为一个文件更容易管理,而且在你不需要这个表的时候,通过 drop table 命令,系统就会直接删除这个文件。而如果是放在共享表空间中,即使表删掉了,空间也是不会回收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my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