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SIT测试, 今天总算OK了, 难得6点多下班, 刚好将最近常用的LINUX指令简单整理下:
一, 基本操作
1, ls/ll 显示当前目录下的子目录;(含文件夹/文件等)
2, pwd 显示当前所在的路径;
3, mkdir flodername 新建文件夹;
rmdir flodername 删除文件夹;
rm - rf flodername 删除文件夹; - 强删
4, touch filename 新建文件;
rm filename 删除文件;
5, cd + url 进入指定文件夹;
6, cat +filename 查看文件内容;
<一般不常用, 因为当文件内容较多时, 屏幕只能展示出部分内容>
7, vi filename 编辑指定文件
i: 进入insert编辑模式, 可输入数据;
Esc: 退出编辑;
" : " ---> wq 保存退出;
8, cp filename /home/youlu 复制文件到指定目录下;
cp -rf flodername /home/youlu 复制文件夹到指定位置;
9, mv filename /home/youlu 移动文件到指定目录下;
mv flodername /home/youlu 移动文件夹到指定位置;
10, 解压文件
tar -zxvf xxx.tar.gz
11, 查看日志文件
ls -lrt : 按时间展示出所有日志文件;
tar -f filename : 展示出filename文件尾部内容(默认10行)
tar -n 100 filename : 展示出filename文件的最后100行内容
## 指令中的参数说明
-a:是指archive的意思,也说是指复制所有的目录
-d:若源文件为连接文件(link file),则复制连接文件属性而非文件本身
-f:强制(force),若有重复或其它疑问时,不会询问用户,而强制复制
-i:若目标文件(destination)已存在,在覆盖时会先询问是否真的操作
-l:建立硬连接(hard link)的连接文件,而非复制文件本身
-p:与文件的属性一起复制,而非使用默认属性
-r:递归复制,用于目录的复制操作
-s:复制成符号连接文件(symbolic link),即“快捷方式”文件
-u:若目标文件比源文件旧,更新目标文件
## 备注
最近项目中操作LINUX环境查找问题常用指令:
1, grep查找
grep + 关键字(含特殊符号的需加引号) + xxx.log ==>锁定某关键字相关的日志
弊端: 只能展示关键字附近一小段日志, 没法按顺序查看更多
2, vi进入文件
vi xxx.log 进入日志文件
/关键字 + enter ==>锁定某关键字位置
n/N ==>调至下/上一个关键字位置
3, 强制关闭Tomcat
进入Tomcat的bin目录下, 指令: ps -ef|grep + 应用名 ==>enter
展示出相关信息, 包含对应的进程号, kill -9 port 即关闭; 问题修复之后重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