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千金”指男孩、“感冒”是官话、“在下”是裹脚布……








我们的日常用语,如果追根溯源,都有哪些故事?词汇由古至今的的变迁,隐含着什么样的生活习俗?历史严肃的面孔下,到底有多少有趣的风俗已经被遗忘,又在多大程度上还能被还原?《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以文稿配插画,为我们一一解惑。


01 “千金”本来是比喻男孩子

“千金”本来是一个敬辞,过去只能敬称别人家的娇女为“千金”,可是如今连自己家的娇女竟然都敢称为“千金”了!“千金小姐”特指未婚女子,女子结婚之后,身价立马缩水,不能再被称为“千金”了。
“金”是古代的货币单位,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也统一了币制,规定货币分为两种:黄金为上币,计量单位为“镒(yì)”,一镒等于二十两或者二十四两;铜为下币。但是古人却不用“镒”或“两”来称呼货币,而是用“金”称呼,比如“马一匹百金”之类。汉代以一斤黄金为一金。《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项羽的头值一千斤黄金,可见有多贵重。后来“千金”就引申为贵重的意思,比如“千金之子”即指富贵人家的子孙。与之类似,“千金”作为对人的称谓,最早也是指男孩子,而不是女孩子。
“千金”一词出自《梁书·谢朏传》。南朝梁的著名文学家谢朏(fěi),字敬冲,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庄的儿子。谢朏小时候非常聪明,谢庄很喜欢这个儿子,常常让他跟随左右,外出游玩时也带上他。谢朏十岁就能写一手好文章,有一次谢庄带着他去土山游玩,让谢朏写一篇命题作文,谢朏拿过笔来一气呵成,谢庄看了之后,不由得大喜过望。谢庄的朋友王景文对谢庄说:“贤子足称神童,复为后来特达。”“庄笑,因抚朏背曰:‘真吾家千金。’”真是我家的千金啊!
那时南朝的宋代还没有被齐、梁两个朝代取代,谢朏的名声甚至传到了宋孝武帝的耳朵里。有一次宋孝武帝去姑苏(苏州)游玩,特意命谢庄带上谢朏一起前往,并让谢朏写一篇命题作文《洞井赞》,谢朏随随便便就写完了,宋孝武帝看完之后感叹道:“虽小,奇童也。”后来,谢朏果然成了著名文学家,官至尚书令。
稍后的《南史·谢朏传》也有类似记载。从此之后,“千金”这个比喻就流传了下来,但是专指男孩子。

到了元代,“千金”这一称谓方才和“小姐”组合在一起,用来敬称富贵人家的女孩子。比如张国宾所作《薛仁贵荣归故里》一剧中说道:“小姐也,我则是个庶民百姓之女,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显然,在张国宾写作此剧之前,民间已经改换了“千金”一词的原始含义,而用来指称女孩子了,张国宾只是在剧中使用了“千金小姐”这一称谓而已。


今天,“千金”一词的含义早已固定下来,专指未婚女子。


《元曲选》插图『薛仁贵荣归故里』『李千金月下花前』,明代臧懋循编,明万历刊本。


曾经,“千金”指男孩、“感冒”是官话、“在下”是裹脚布……_第1张图片

两幅图分别描绘了两部杂剧。


右图是“三箭成功定太平,官加元帅镇边庭”,投军十年的薛仁贵衣锦而归。薛仁贵有二妻,一个是英国公之女,名副其实的千金小姐,另一个是糟糠之妻农户女。“这一个村庄妇,曾举案齐眉;那一个官宦女,似锦上添花”,后并封辽国夫人。


左图是杂剧《墙头马上》插图。该剧讲述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历经波折终于夫妻团圆。李千金以“千金”为名,既有大家闺秀的一面,又有市井女子的大胆泼辣,是一位十分精彩的“千金”。


02 “感冒”竟然是官场用语

“感冒”是常见的疾病,可是任何一部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都没有“感冒”一词,原来,“感冒”这个日常用语不是医学术语,而是一个官场专用语。
宋代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天章阁等阁,通称“馆阁”。盛行于明清两代的官方所使用的书体“馆阁体”即起源于此。
按照规定,馆阁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这只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因此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
这一记载出自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在卷二十三“讥谑”篇中,沈括写道:“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故事,豁宿不得过四,至第五日即须入宿。遇豁宿,例于宿历名位下书:‘腹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
到了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陈鹄喜欢别出心裁,他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的发明创造:“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陈鹄偏偏不愿意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沾沾自喜地声称“感风簿”跟“害肚历”可谓一联绝对。
陈鹄所用的“感风”一词也是有来历的。与他同时期有个医学派别,史称“永嘉医派”,创始人叫陈无择,他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将复杂的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称“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指阴阳违逆、虎狼毒虫、金疮踒折等不合常理的意外疾病。陈鹄于是创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感”者,受也,故称“感风”。“感风簿”一词从此开始风靡官场。
到了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的托辞。 清末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引述了陈鹄的记载之后写道:“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清代官员的创造性在于将“感风”变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指“感风”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今天终于全面爆发了,所以必须请假回家休息。
从官场发源,“感冒”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口语。人人都会感冒,人人都会说“感冒”这个俗语,可是它有趣的来历却被遗忘了。


《杏园雅集图》局部,明代谢环绘,绢本设色,正统二年(1437)绘,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即『大都会本』,另有藏于镇江博物馆的『镇江本』。


曾经,“千金”指男孩、“感冒”是官话、“在下”是裹脚布……_第2张图片

该图卷描绘了明正统二年三月初一,时值“休沐”,内阁大臣杨士奇、杨荣、王直、杨溥等九人以及画家谢环在杨荣位于京师城东的府邸杏园聚会之情景。其中,杨士奇、杨荣、杨溥时人合称“三杨”,位至台阁重臣,权倾一时,是当时“台阁体”诗风的代表人物。


这部分画卷中,倚石屏坐者三人(中为杨士奇、杨荣,次为王直)是画幅中最重要的一组人物。“休沐”即官员的假日,历代制度不等。明代官员每月有假日三天,正统年间大约还不像万历以后那样纲纪松弛,文酒雅集之事便安排在“休沐”时了,平时请假自然另当别论。


03 “在下”竟然是裹脚布

“在下”是一个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自谦之词,但这个词的词源却从未搞清楚过。大部分辞典都解释为古时饮宴等场合的坐席,尊者在上,卑者在下,故用作自谦。有的辞典则解释为“称自己处于下贱的职位”。这些解释都缺乏有力的文献支持,要么属于臆测,要么属于引申义。
其实,“在下”一词出自《诗经》,而且跟古人的一种服饰密切相关。
《诗经·小雅·采菽》是一首赞美诸侯来朝之诗。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采了大豆,用筐筥把它盛住。君子来朝,用什么东西赏赐给他们呢?虽然没有赏赐,但是已经给过路车乘马了。另外还给有什么呢?还给过他们以玄衮(gǔn)与黼(fǔ)裳。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旂。其旂淠淠,鸾声嘒嘒。载骖载驷,君子所届。
在涌腾的泉水那边,可以采取芹菜。在君子来朝的时候,可以看见他们的旗帜。他们的旗帜,淠淠(pèi)的飘动,铃声和谐而合拍。及至看见了两服两骖(cān)的马车,君子便到了。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纾,天子所予。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赤芾蔽于膝股,布幅斜缠着下腿,束扎得紧紧整整的,不敢有一点松懈,因为这些饰物,是天子所赏赐的。和乐的君子,是天子所命令的。和乐的君子,承受了多多的福禄。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万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柞树的枝叶,很是茂盛。和乐的君子,能够镇守天子的邦国。和乐的君子,为万福之所同聚。他的左右的干部,也都有治事的才具,恪尽职责。
汎汎杨舟,绋纚维之。乐只君子,天子葵之。乐只君子,福禄膍之。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那飘浮的杨舟,有绋纚(fú lí)来维系。和乐的君子,有天子来节制。和乐的君子,有优厚的福禄。优哉游哉,可算是极人世之幸福了。
此诗的第三章铺排了诸侯朝见天子时的情景:“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纾,天子所予。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芾”通“韨(fú)”,熟皮制成,用于祭祀、朝见等隆重场合,遮在礼服的膝前,故又称“蔽膝”。红色的蔽膝即“赤芾”,乃大夫以上所服,再细分的话,“天子纯朱,诸侯黄朱”。《毛传》称“大夫以上,赤芾乘轩”,《采菽》一诗中诸侯朝见天子而“赤芾在股”,就是这种礼仪的生动呈现。
“邪”通“斜”,古人用一块布斜着裹在小腿上,这就叫“邪幅”。《毛传》:“邪幅,偪也,偪所以自偪束也。”“邪幅”又称“偪(bī)”,取其紧裹在小腿上,逼束之意。郑玄进一步注解说:“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胫,自足至膝,故曰在下。”汉代时称“行縢(téng)”,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裹脚布,紧紧裹着脚,以便于腾跳,故称“行縢”。
“在下”一词即出自“邪幅在下”。 郑玄说:“彼与人交接,自偪束如此,则非有解怠纾缓之心,天子以是故赐予之。”这是说诸侯与人交接之际,深自约束自己,一切都要按照礼制来行事,不能逾礼,治理政事的时候也就不会有懈怠舒缓之心,因此天子才会赐予“赤芾”和“邪幅”,“彼交匪纾,天子所予”就是这个意思。“在下”因此引申为人际交往时的谦辞,其实本义是像紧紧的裹腿布一样,逼束自己依礼行事,不能失礼。
这就是“在下”这一谦称的词源,后人将其外延扩大,任何人都可自称“在下”,但是天子赏赐诸侯“邪幅在下”的这一礼仪却早已不为人所知了,以至于竟然被今人误解为坐席的尊卑之次,真是令人浩叹!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重视礼仪一至于此,是今人所不可想象的。


《慈悲藏坂东重太郎》(『慈悲蔵坂東重太郎』)歌川丰国绘,1817年。


曾经,“千金”指男孩、“感冒”是官话、“在下”是裹脚布……_第3张图片
歌川丰国(歌川豐國,1769-1825)是歌川派画师,擅长“役者绘”和美人画。这是一幅“役者绘”,即歌舞伎演员画像。
画中是江户时代的役者坂东重太郎,上演的剧目是著名的《本朝廿四孝》中的段落,重太郎扮演的角色是“慈悲藏”。《本朝廿四孝》搬演的是日本战国时期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之间的故事。
日语中也有“行縢/行騰”这个词,意思是外出远行、旅行或狩猎时裹在双腿上的布帛或毛皮,尤其是武士骑马远行的必需装备。时逢冬雪,重太郎腿上裹着淡青色“行滕”,足登草鞋,正挥舞手中器械(似是一柄锄头),看起来利落夸张。


本文节选自

曾经,“千金”指男孩、“感冒”是官话、“在下”是裹脚布……_第4张图片

《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
作者: 许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9-4 编辑 |巴巴罗萨 主编 | 魏冰心 图片|书中插图

新版微信修改了公号推送规则,不再以时间排序,而是根据每位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算法推荐。在这种规则下,读书君和各位的见面会变得有点“扑朔迷离”。


数据大潮中,如果你还在追求个性,期待阅读真正有品味有内涵的内容,希望你能将读书君列入你的“星标”,以免我们在人海茫茫中擦身而过。



知识 | 思想 凤 凰 读书 文学| 趣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经,“千金”指男孩、“感冒”是官话、“在下”是裹脚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