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面经之实习二面

过了好久才动笔写实习二面的面经,实在是一回想就很挫败,确实很多地方现在想想都不应该那样答,还是记录一下吧。

总共半个小时,因为有很多软性问题,问起来没有很多逻辑,所以这次面经可能也只能想起什么记录什么了。

复盘笔试题

首先没有自我介绍

然后问的第一个问题好像就是复盘笔试题(笔试题真的很重要O.O),问我没有重新做,答案当然是有,但是我虽然下来有做,却还是讲不清楚思路,果然会做和会讲还是不一样,反正大型翻车现场。(以后不仅要认真复盘笔试题,更要试着把思路讲一遍,以防随时提问。当然最好是笔试就做得很完美,可能题目要是都能做出来,面试官就不会问呢O.O)

打车问题

一个业务偏技术的问题,问我有没有用过打车软件,如果你现在要打一个车,用什么数据结构或者算法实现?我想了一下还没说话,面试官又重复了一下问题,让我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这句话直接让我脱口而出:“遗传算法!”(汗颜,就上过一门课,只有那么一点点遗传算法知识的我竟然敢说。。)

所以又是一个大型翻车现场(以后能不能管住自己的嘴+_+)

眼见说不下去了,我提了一句,这样时间成本有点高,然后换了种思路,用最简单的最大最小堆回答问题(因为想显得高大上一点,这里面试官要是问时间复杂度就GG了,对这种数据结构的熟悉仅仅来源于刷题)。我回答的思路大概是,根据车与我现在位置的距离、抢单速度、车主好评度等等因素加权得到每个车相对于我的代价,每有一辆车抢单,系统自动计算其代价值,将其扔进最大堆或者最小堆(看怎么换算),每次取最顶的车作为我此次打车的最佳匹配。

感觉我的思路过于简单,这里面试官到底希望我答什么呢?我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上网查了滴滴技术分享,感觉学到了不少东西。

原文  https://blog.csdn.net/Pysamlam/article/details/101143435

抢单是比较古老的打车软件模式了,为了提高应答率,很多打车软件研发了核心的派单算法,将乘客发出的订单派发到司机手中。

最简单的思路:就近分配。滴滴70%~80%的订单都是就近分配,uber也是基于这一原则分单的。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是,滴滴在两辆车相距一样时,会根据服务分高低分配,具体做法是多少分可以获得多少米的优势。还有,滴滴计算距离是按照地图导航路线的距离,而不是人眼在地图上观察的直线距离,有时候差一个路口就会因为需要掉头多出来很多距离。

这种做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先到先得的贪心算法实际上无法应对实时变化的场景需求,我们不仅仅需要当前这个时刻的最优,我们要考虑未来一段时间整体的最优,新来的司机和乘客会在整个分配的网络中实时插入新的节点,如何更好的进行分配也就发生了新的变化。所以重点在于解决派单中的时序问题。

派单算法的原则在于在一个很大的搜索空间中达到全局最优,这样对于每个独立需求来说可能就不是局部最优解。主要有三个策略。 

  • 批量匹配

延迟集中分单,直观的想法是延迟一会,积累了足够多的订单和司机后再集中分单。将这一问题转化为一个二分图问题,一边是乘客,一边是司机,用各种运筹优化的方法解决这个匹配问题,达到全局最优。

  • 供需预测

预测未来某个区域可能有更多订单或者司机,那么这个区域的订单和司机就更多的等待匹配同一区域的订单或者司机。

  • 连环派单

供需预测有不确定性,需要更确定的预测方式。连环派单,将订单指派给 即将结束服务 的司机,条件为如果司机的终点与订单位置很相近。

更多的,可以利用深度学习进行时空数据和用户行为建模,用强化学习解决多长时间分配,每个时刻分还是不分的问题,

Amazing!

Unbelievable!

软性问题

为什么保研不去别的学校?

包括你们实验室有多少人投阿里,你相比于他们的优势在哪?

你们老师一年招多少人?去年大家都去了哪些公司,你相比于你进阿里的师兄师姐来说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如果进了公司发现你在公司能力排名末尾,你怎么办?

接到一个项目,你怎么处理?怎么处理大家提出的不同意见?

对互联网公司有什么了解?

……记不清了

这些问题没什么标准答案,但还是有回答技巧。

回答问题前,想一下面试官问这个问题想得到什么?(可惜面试官给我的压力太大,我头脑一片空白)

  1. 你对自己的认知及评价;
  2. 你自己认为自己的特质如何与职位匹配;
  3. 了解你的自信心及承担压力的程度。

认知和评价:强烈的学习欲望、快速的学习能力、优秀的沟通能力等,一定要辅以真实案例,以应对面试官提问。

职位匹配程度:把该职位的胜任条件做成列表,再把自己的情况放进去,这样就很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分别在哪里,回答的时候扬长避短。

处理不同意见:尊重、沟通,求同,深度思考

面对优缺点:讲正在改正的优缺点,有明确计划改正的优缺点,说完缺点讲自己尝试改进的方法,取得了效果云云。

对互联网公司的理解:我好像只找到了对互联网的理解,求同存异的话,大概就是互联网是一个工具,互联网产品借助互联网这个工具,有了新的表达形式。

比如百度信息搜索出现之前,人们用图书查阅资料;

淘宝线上购物出现之前,人们去线下超市等购物;

滴滴线上打车出现之前,人们用电话预约出租车;

QQ微信出现之前,人们用书信电话传信息;

工具本身不创造价值,使用工具的人创造价值,可以说互联网公司就是这群创造价值的人。

总结

简历上没写的,感觉自己不是很能讲清楚的最好不要提(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说,问就是车不太稳,没开好T_T)。

 

你可能感兴趣的:(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