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M框架一般都会有缓存机制,像Hibernate和Mybatis中都有提供缓存功能用以提升查询的效率和减少数据库的压力。同样的Mybatis和Hibernate一样有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并且预留了集成第三方缓存的接口。
一级缓存是Mybatis对缓存的默认支持,在没有配置的情况下,Mybatis还是会开启一级缓存,一级缓存是相对于同一个SqlSession
而言的。
在参数和SQL语句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使用的是同一个SqlSession对象去调用一个Mapper方法,那么只会执行一次SQL查询,因为第一次查询后,Mybatis就会将数据放置到缓存中,之后再次查询时,如果没有声明要刷新,那么SqlSession都会取出当前缓存的数据,而不会再次发送SQL到数据库去查询。
下面用代码简单演示一下一级缓存,两次查询都用同一个SqlSession对象,代码如下所示:
@Test
public void userFindByIdTest() {
// 环境初始化...
// 初始化mybatis,创建SqlSessionFactory类的实例
SqlSessionFactory sqlMapper = new SqlSessionFactoryBuilder().build(reader);
// 创建session实例
SqlSession session = sqlMapper.openSession();
// 两次查询
User user = session.selectOne("findById", 1);
User user2 = session.selectOne("findById", 1);
System.out.println(user.getUname());
session.close();
}
运行上面代码,我们可以看到,两次查询最终只打印出一次SQL语句,说明第二次查询是缓存命中的:
SqlSession
对象,SqlSession
对象中会有一个新的Executor
对象。Executor
对象中持有一个新的PerpetualCache
对象;当会话结束时,SqlSession对象及其内部的 Executor 对象还有PerpetualCache
对象也一并释放掉;mybatis认为,对于两次查询,如果以下条件都完全一样,那么就认为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次查询。
statementId
;java.sql.Statement
要设置的参数值。Mybatis中的二级缓存是用来解决一级缓存不能跨回话共享的问题的,它的范围是namespace级的,可以被多个SqlSession共享(只要是同一个接口中的相同方法,都可以共享),生命周期与应用同步。
如果应用程序开启了二级缓存,并且Mapper和select语句也配置使用了二级缓存,那么在执行select查询的时候,Mybatis会从二级缓存中取输入,其次才是一级缓存,即Mybatis查询数据的顺序是:二级缓存→一级缓存→数据库。
作为一个作用范围更广的缓存,它肯定是在SqlSession外层,否则不可能被多个SqlSession共享。而一级缓存是在SqlSession内部的,所以二级缓存肯定是工作在一级缓存之前,也就是只有取不到二级缓存的情况下才到一个会话中去取一级缓存。那么二级缓存存放在哪个对象中维护呢?
二级缓存要跨会话共享,SqlSession本身和它里面的BaseExecutor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了,那我们应该在BaseExecutor之外创建一个对象。实际上Mybatis用了一个装饰器的类来维护,就是CachingExecutor。如果启用了二级缓存,Mybatis在创建Executor对象的时候会对Executor进行装饰。CachingExecutor对于查询请求,会判断二级缓存是否有缓存结果,如果有就直接返回,如果没有委派交给真正的查询器Executor实现类,比如SimpleExecutor来进行查询,再走到一级缓存的流程。最后会把结果缓存起来,并且返回给用户。
配置 mybatis.configuration.cache-enable=true
只要没有显示地设置cacheEnable=false,都会用cachingExecutor装饰基本的执行器。
在Mapper.xml中配置标签:
<cache type="org.apache.ibatis.cache.impl.PerpetualCache"
size="1024"
eviction="LRU"
flushInterval="120000"
readOnly="false"/>
按照上面的配置方式后,二级缓存就会生效,这个xml配置的效果如下:
这个更高级的配置创建了一个 FIFO 缓存,每隔 60 秒刷新,最多可以存储结果对象或列表的 512 个引用,而且返回的对象被认为是只读的,因此对它们进行修改可能会在不同线程中的调用者产生冲突。可用的清除策略有:
LRU
– 最近最少使用:移除最长时间不被使用的对象。FIFO
– 先进先出:按对象进入缓存的顺序来移除它们。SOFT
– 软引用:基于垃圾回收器状态和软引用规则移除对象。WEAK
– 弱引用:更积极地基于垃圾收集器状态和弱引用规则移除对象。默认的清除策略是 LRU。
flushInterval(刷新间隔)属性可以被设置为任意的正整数,设置的值应该是一个以毫秒为单位的合理时间量。 默认情况是不设置,也就是没有刷新间隔,缓存仅仅会在调用语句时刷新。
size(引用数目)属性可以被设置为任意正整数,要注意欲缓存对象的大小和运行环境中可用的内存资源。默认值是 1024。
readOnly(只读)属性可以被设置为 true 或 false。只读的缓存会给所有调用者返回缓存对象的相同实例。 因此这些对象不能被修改。这就提供了可观的性能提升。而可读写的缓存会(通过序列化)返回缓存对象的拷贝。 速度上会慢一些,但是更安全,因此默认值是 false。
注:二级缓存是事务性的。这意味着,当 SqlSession 完成并提交时,或是完成并回滚,但没有执行 flushCache=true 的 insert/delete/update 语句时,缓存会获得更新。
Mapper.xml 配置了之后,select()会被缓存。update()、delete()、insert()会刷新缓存。:如果cacheEnabled=true,Mapper.xml 没有配置标签,还有二级缓存吗?(没有)还会出现CachingExecutor 包装对象吗?(会)
只要cacheEnabled=true
基本执行器就会被装饰。有没有配置,决定了在启动的时候会不会创建这个mapper的Cache 对象,只是最终会影响到CachingExecutorquery 方法里面的判断。如果某些查询方法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很高,不需要二级缓存,怎么办?我们可以在单个Statement ID 上显式关闭二级缓存(默认是true):
<select id="selectBlog" resultMap="BaseResultMap" useCache="false">
文章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