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写一个采用json数据格式传输的接收程序,该程序基于Netty编写,将接收到的数据解析成java对象,由于业务关系,每个json字符串长度达到了20M,下面是解析代码
byte[] readData = new byte[readableLength];
in.readdata(readData,0,readableLength); //in 为NIO对象,读取数据输入
String jsonStr = new String(readData); //用于解析的JSON字符串
当接收到json字符串时就要new 一个String对象用于解析,由于每个json字符串达到了20M,当有多个客户端连结时,将占用
过多的内存,同时,增加垃圾收集器的负担。
通过查看String 源码发现String内部是用一个 char value[] 来保存字符串,我们只需new 一个足够的大的String对象,并重用 value[] 内存区域,即可避免每次new String对象,并且减少垃圾收集器的负担,由于value[] 是 private final 类型,因此需要借助反射操作value[]。
下面是一段测试代码,每次new 一个2M大小的String并打印其中一部分字符串
char temp='a'; char[] jsonChars =new char[2000000]; while(true) { for (int i = 0; i < 2000000; i++) { jsonChars[i] = temp; } temp++; if(temp>'z'){ temp='a'; } String str = new String(jsonChars); System.out.println(str.substring(100,102)); }
Jprofile资源监视工具截图 (启动命令 java -Xmx20M -Xms20M -jar test.jar, 堆内存大小至少20M才能够启动)
可以看到GC Activity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并且Memory 的使用内存(蓝色)一直在起伏变化,因为不断的有新的String对象生成,并且GC不断的回收不在使用的String对象。
下面是初始化一个2M大小的String,通过反射每次只修改String中value[] 的值并输出一部分字符串
char[] jsonChars =new char[2000000]; String str =new String(jsonChars); Field f = String.class.getDeclaredField("value"); f.setAccessible(true); char[] tempChar = (char[])f.get(str); char temp='a'; while(true) { for (int i = 0; i < 2000000; i++) { tempChar[i] = temp; } temp++; if(temp>'z'){ temp='a'; } System.out.println(str.substring(100,102)); }
Jprofile资源监视工具截图(启动命令 java -Xmx12M -Xms12M -jar test.jar, 堆内存大小只需12M即可启动)
可以看到GC Activity几乎处于休眠状态,Memory中使用内存也保持水平,达到了重复使用String 内存区域的目的,减少了垃圾回收器的工作次数,降低系统内存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