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拒绝上课外班/参加活动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

昨日早上,哥哥十点半要去上游泳课。9点半读完孟子后,哥哥提出和菲菲一起做minibass每周计划。一边做计划菲菲一边提醒哥哥等一会要准备上游泳课。真是小孩子的脸就如英国的天气,说变就变。。。。。哥哥立刻从晴天变成了雨天,开始大叫:“我不要去上游泳课,我不想去上。”

这个情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常常准备出门去上课外班或者参加活动,小朋友一秒变脸,让家长不知所措。顺着孩子心意不去?觉得都安排好了,钱也交了,就这样听孩子的也太没有原则了吧。。。希望孩子去?结果费尽口舌左劝右劝,要不孩子不为所动,无计可施;要不就哭哭啼啼出门去。究竟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解决呢?

菲菲先是冷静下来,左思右想了半天,觉得试一下正面管教的“赢得孩子”四步法。

第一步:了解孩子的情绪并接纳。菲菲对哥哥说:“你不想去游泳课,你是因为游泳课太累了吗?”“对,太累了。”哥哥肯定的点点头

第二步:表示共情。 菲菲:“是啊,连续游半小时的确很累。”“就是,而且累了老师也不准停下来,只能继续游。”哥哥很有感触得说到。

第三步:表达父母的感受和对父母的影响。菲菲说:“听上去真的很累啊。可是钱也交了,你不去,妈妈觉得好浪费;再说你们half term以后又没有游泳课,妈妈担心你游泳不好在学校不高兴,回家对着我生气呢。”“嗯,钱交了不去是浪费了;我不会因为游得不好不高兴的。”哥哥回答到。

第四步:和孩子讨论解决方法。菲菲问:“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要不我们提出几个解决方法,然后你挑?”“好。”哥哥答应了。

然后我们就拿来一张白纸,把提出的各种方法写下来。

1)不去 2) 累的时候游慢一些 3) 问小朋友怎样游不累 4) 问小朋友累得时候应该怎么游 5)用noodle(浮板或者浮条)游 6) 坐在旁边看着大家游

方法必须是3r1h(合理,相关,尊重和有帮助的)。哥哥看着方法想了一下,决定选择第六个“坐在旁边看大家游”。理由是”看着大家游泳,我也在学习,游泳也会变好,钱也没浪费。”到这里,其实孩子已经愿意去,但是不希望下水,只希望看着。

所以第二个”赢得孩子“四步法又要开始了。

刚好菲菲最近一直在研究”学习金字塔“,就是希望自己的学习能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看着应该算是被动学习的一种。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相信权威,菲菲立刻把下图找出来给哥哥看。

菲菲说:“我知道你觉得看着大家游泳也可以学习,的确是这样的,但是其实是被动学习的一种,效果不好,妈妈觉得也是在浪费钱和时间。你看看这个金字塔。”(接纳孩子的方法,但是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哥哥仔细看了半天,问”这个是什么?“菲菲回答:”这个是美国大学实验室做的研究,用不同的方法教学生知识,24小时后,看看学生们还记得多少。你觉得你坐在游泳池看算什么方式?“哥哥又仔细看了半天说”应该算是展示。“”没错,那效果怎样?”“只有30%,不是很好”哥哥回答到。

“那你觉得怎样效果最好?”菲菲继续问到。(要求孩子自己找出解决方案)”我下水游泳是实践,留存率为75%;如果我再去教小朋友,那就是90%“哥哥突然两眼发光说”那我就下水游泳,还要去教小朋友,那我就是最高效率的咯yeah。“然后就屁颠屁颠得开始准备游泳包出门了。

到这里问题算是完美解决了。意想不到的是,哥哥非常喜欢这个学习金字塔,要求菲菲打印出来贴在他的书桌看板上。游完泳回来,又一脸兴奋的告诉菲菲:”我今天的留存率将会是95%!”“哇,怎么做得到的?”菲菲问道。”我教了小朋友怎样跳水,然后他教了我怎样在水里翻跟头。所以我觉得我是95%。“哥哥自豪地说。”你觉得很棒因为你能达到95%。“菲菲鼓励到,“是的!”哥哥兴奋地走开了。

正如正面管教所提倡的:当使用一种教养方法/工具的时候,家长需要反思“如果我用这种方法对待我的孩子,他会获得什么样的品质?是我希望他获得的,还是不希望他获得的?”而通过“赢得孩子”四步法解决上述问题,菲菲不单止和平的解决了冲突,让孩子了解了如何学习才是最有效果的(主动学习:讨论,实践,教授以及立刻运用);并培养了孩子“尊重他人情绪和需求”,“自我解决问题”以及“乐于教授他人”的能力和品质。这些品质是菲菲希望孩子获得的,因此正面管教的”赢得孩子“四步法真的是一个既可以在解决冲突,又可以长期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有效管教好方法!

面对拒绝上课外班/参加活动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_第1张图片

大家看完有没有启发?欢迎留言交流讨论哦!


英国华人正面管教隆重推出线下体验式工作坊,结合主动学习的各种学习方式,务求让大家把正面管教的知识和工具从“知道”到“做到”;让大家在育儿道路上越走越舒心!12.9的课程即将截止报名,详情请点击体验式工作坊介绍。


对其他正面管教&家庭教育文章感兴趣?欢迎点击“家庭教育”文集阅读旧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对拒绝上课外班/参加活动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