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上安装Linux找不到硬盘

在VM上安装Linux初学者很多会停留在"No hard drives have been found.You probably need to manually choose device drivers for the installation to succeed" 而无法往下进行.

解决的办法是在VM创建虚拟机时,选择custom方式,并将硬盘模式有推荐的SCSI(recommand)模式改为IDE模式。

 

下面是IDE和SCSI硬盘的区别:

 

      IDE是英文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叫做“集成驱动器电子”, 它的本意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通常我们所说的IDE指的是硬盘等设备的一种接口技术。 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现在PC(个人电脑)机使用的硬盘大多数都是IDE兼容的,只需用一根40线电缆将它们与主板或接口卡连起来就可以了。把盘 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 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
      SCSI的英文名称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中文翻译为"小型计算机系统专用接口";顾名思义,这是为了小型计算机设计的扩充接口,它可以让计算机加装其他外设设备以提高系统 性能或增加新的功能,例如硬盘、光驱、扫描仪等。
      IDE硬盘 在转数和传输速度等方面都远不及服务器专用的SCSI硬盘,且IDE硬盘最大的缺点是在读写操作时都大量消耗CPU资源,最简单的例子,大家自己的机器都 是IDE的,在复制数据时,CPU占用一般60-70%以上还多。这时同时做别的事会很慢。您想,如果做虚拟主机,100多个用户在同时读写,速度会如何 呢?而SCSI硬盘就不同,因为它有自己的“处理器”,在大量数据读写时,自己的处理器会处理,占用CPU很少的资源,让CPU腾出更多时间去处理成千上 万个数据请求。
      除了SCSI,IDE也是一种极为常用的接口。从使用简便的角度来看,IDE更加适合普通用户,再加上个人电脑用户不但需要配置的外设不多,而且对 速度要求也不高,因此选用IDE接口更合适些。此外,IDE还具有性能价格比高、适用面广等特点。而SCSI接口尽管具有很多无与伦比的特点,但不论从哪 个角度看,该接口及其使用该接口的外设售价过于昂贵,一般用户实在无法承受,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实际使用范围的局限性。

 

 

      1.IDE的工 作方式需要CPU的全程参与,CPU读写数据的时候不能再进行其他操作,这种情况在Windows95/NT的多任务操作系统中,自然就会导致系统反应的 大大减慢。而SCSI接口,则完全通过独立的高速的SCSI卡来控制数据的读写操作,CPU就不必浪费时间进行等待,显然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不过, 现在的IDE接口为改善这个问题也做了很大改进,已经可以使用DMA模式而非PIO模式来读写,数据的交换由DMA通道负责,对CPU的占用可大大减小。 尽管如此,比较SCSI和IDE在CPU的占用率,还是可以发现SCSI仍具有相当的优势。

     2.SCSI的扩充性比IDE大,一般每个IDE系统可有2个IDE通道,总共连4个IDE设备,而SCSI接口可连接7~15个设备,比IDE要多很多,而且连接的电缆也远长于IDE。

     3.虽然SCSI设备价格高些,但与IDE相比,SCSI的性能更稳定、耐用,可靠性也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