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一别十年!

实拍图

第一次去北京,是刚毕业那会儿,算算也快10年了。差不多的时间,差不多的天气,只是这一次,心境完全不同。

《欲望都市》里Carrie说“Are we getting wiser or just older?”,犯二的时候我会忍不住问自己“时光到底是衰老的催化剂还是智慧的沉积石?”

人应该是在理不清头绪时,才需要行走在路上,旅行的意义大概在此。

北大未名湖那里,同样的一块石碑,同样的站姿,同样是我,十年前和十年后,我感受到自己日渐成熟的心智 。虽然,在北京这样一个人才密集的城市,我的成长显得那么无足挂齿,但对我来说,这一次的收获更特别。

1)深挖表象的背后,看清事物本质。

有的人说话大声是因为太紧张;

有的人请客吃饭是想要套取资源;

有的人频繁跳槽是能力不行,无法胜任。

男人看起来脾气暴躁,只不过是情商低,但真性情,只想让老婆孩子幸福的好老公;

女人好不容易做一次美甲,朋友却笑了,“长成这样,涂得再好也没人看”;

女人好不容易放下家务休息两天,老公吼了,“我在外累成狗,你在家闲成猪”;

女人好不容易靠自己攒够钱买个美美的包,婆婆怒了,“我儿子赚钱辛苦,你倒成天浪费”。

生活中还有好多好多类似的例子。有些人,只相信眼前看到的,真相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有些人,习惯性地把表象当本质;有些人只是在等一个机会,接着嘴巴就像机关枪一样喷个不听,恨不得你时刻在她的射程之内。以上,你认真了,生气了,你就输了。

但,我不喜欢这样,我想要打破固有模式。别人偏激,我们更要冷静,在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前,无视是好的回击。

网上很多人吐槽《热血街舞团》的赛制太残酷太综艺,他们认为《这就是街舞》更人性,更像街舞比赛。可我觉得无论是《热血》也好, 《奇葩说》也罢,爱奇艺的导演最会玩。他们不走寻常路,要不然那些喜欢《这就是街舞》的吃瓜观众,也不会忍不住偷瞄《热血街舞团》,顺便也成了《热血》的忠粉,于是,《热血》的收视率越来越高,远超《这就是街舞》。越推陈出新,话题越热议,关注度越高,他们越赚钱,定位清晰,目标明确,一个好项目就应该赚钱。

任何现象,先别着急下结论,允许自己慢半拍,全面了解,留心观察,多思考,用蔡康永老师的话说“别人可能在想什么还要领先一步,别人接下来可能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是培养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我们解决职场与生活的很多难题。

2)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收益与成本”的比拼。

我认为收益率应该是等于既得收益除以成本,不仅仅在投资上,一件事如果需要时间与精力,那就务必掂量一下“收益率”。

在这里,所谓的“收益率”不仅仅指理财,还可以是自我投资,未来投资,一件事值不值得去做,做完对自己“回报”多大,收益与付出是否成正比,它的长期价值如何,这些都要考虑。

其中成本的概念不限定,可以是时间,精力,手上的资源,人脉,甚至是弊端,劣势等等。

例如,想学好口语,以后从事外贸工作,手上有现成的三个方案:一是自学,二是报班,三是到朋友开的外贸公司打杂。

存款不多,基础为零的小伙伴,该如何选择?

首先,一个人练口语,出错了也不知,很难自我纠正,无纪律无压力,时间拉锯太长,容易半途而非;其次,报班上课,大班人多,老师精力有限,无针对性,中教如果有口音,零基础学员很吃亏;第三,外教一对一,纯外语很难沟通。

好了,当付出的“成本”太多,对我方不利,方案就该淘汰,重做。

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先限定3到6个月的时间自学,跟着音频视频学习,巩固基础,在此过程遇到不确定,不懂的记录下来,再带着问题去报班学习。目的性强,事半功倍。

在此案例中,学员刚好有朋友在开外贸公司,那么有这样的资源,我肯定建议她去给朋友打杂,别嫌工资低别嫌活累,一边打杂一边学习,在相关工作环境中提升口语是最快也最直接。

等能力上升一定高度,可以直接跳到外企或者把朋友的公司做大做强,你就是股东。无论哪种结果都很不错。

其实,类似的博弈咱们每天都有,权衡之间你会发现其中的大智慧!

3)高效与舒适的关键在“性价比”。

以前,我很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好东西,别人还不领情。最近我想通了,很多时候,那些我们自以为“最好的”,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

好东西只有送给真正懂得并欣赏的人才有价值,否则就是一种浪费。

有些人,宁可在家看喝口茶看电视,也不愿意去旅游,他们会说“电视上的故宫更好看,泡功夫茶的时间就能欣赏全世界,你干嘛还要折腾,跑那么远?”;

有些人,宁可穷游一次欧洲,也不愿意花2万买个什么Gucci包,她们认为眼界比行头更有用。

有些人 ,宁可取个白富美,嫁个高富帅,也不想寒窗苦读,他们认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们很容易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嘲笑别人的喜好,还一脸嫌弃地吐槽“没文化”,“不识相”。其实,当我们不屑他人的偏执和低俗,本质上,我们也和他们没什么两样。

每个人活法不同,对待事物的“性价比”标准也不同。无关学历也无关背景,更不分贫贱,任何人都有权利过得更高效,更舒适。

想要放飞自我,又想他人绝对的理解,很抱歉这本身就很矛盾。生活中,有多少赞美的声音,就会有多少批判的声音,我都会在心里说“我尊重你的想法,但我也捍卫我的观点”

也许当你看到标题,会以为这是一篇游记,其实,对我来说,这是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在旅途中与心交流。

北京,有太多想做想说,但现在还不够资格,只能放在心里的那些事。 北京,有强大的磁场,我可以放空自己, 吸收能量。重温北京每一个角落,认知在重建,能量一点一滴在聚集。

对一件事真正发自内心懂了,行动上会不自觉就遵从内心去行动,很多一开始不喜欢,不习惯,甚至排斥的事情,变得自然而然。心理的成长和行为的匹配难得的统一。

不知道未来还会遇到什么,但旅行的确可以找到答案,休息好,调整好,用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开始。

北京啊北京,一别十年,你见证了我的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京北京,一别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