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略记(莫愁篇)

《钟祥县志·古迹》 :“莫愁村,在汉西二里,古汉水经城址,其西为村,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与村毗连,称莫愁湖。”

初到钟祥时

并不知道它曾是楚国的首都郢州

也不知道郢州曾有一个叫莫愁的楚国第一歌女

初到钟祥时

只是很享受空气中蒸腾的水汽

只是惊叹于一个由黑白灰勾勒出的世界

明明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却在烟雨的烘托下仿佛一幅淡水远山的工笔画

倏然出现在我眼前

钟祥略记(莫愁篇)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钟祥略记(莫愁篇)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钟祥略记(莫愁篇)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去莫愁村的路上

司机师傅热情地给我们介绍着钟祥景点和美食

而我 却完完全全被身侧那片神秘的莫愁湖所吸引

湖柳如烟 湖云似梦 十里画廊

隔水的屋宇在一片水雾朦胧中好像海市蜃楼 飘忽不定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说的恐怕就是这样的景象

相传湖滨的阳春台是莫愁女习舞之所

白雪楼与之隔水相望 相得益彰 并称“郢中双璧”

如今的莫愁湖沿岸

修起了蜿蜒的木制栈桥

在栈桥上行走一圈 便能赏遍湖中美景

也许千百年前的屈子和宋玉也曾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他们在这里谈笑风生 在这里作赋谱曲

这里有楚国的歌舞升平 有楚乐的风流绮丽

钟祥略记(莫愁篇)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钟祥略记(莫愁篇)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莫愁村本是莫愁女的故居

从前的屋社在岁月的冲刷中已经没有了半分痕迹

如今新修的莫愁村得仿古意 宛然一副江南水乡的格局

一下车 青砖白墙飞檐朱户 就映入眼帘

黄昏时候 忽然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

我与同伴撑着伞 穿梭在大街小巷里

许是因为天气不好 村子里没什么人 原本的变脸表演也因故取消了

好在同伴是个生性不喜欢热闹的人 也并不觉得惋惜

我们坐在川西老茶铺里喝茶 静静看着廊顶上排排挂着的油纸伞

廊外凉风伴着冷雨 大树下的烹茶雕塑做得栩栩如生

钟祥略记(莫愁篇)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钟祥略记(莫愁篇)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天渐渐黑了 我们开始觅食

钟祥最有名的特色佳肴当属蟠龙菜了

相传 独出心裁的明代厨师为给嘉靖皇帝朱厚熜饯行

选用鲜肉、绿豆精粉 加上各种佐料调制成馅

外用鸡蛋包裹起来 用大火蒸熟后切片摆成盘龙造型扣于盘中

吃饭时热气腾腾 这道菜放在席中央 活像真龙腾云驾雾一般

嘉靖皇帝赞不绝口 赐名“蟠龙菜”

千载而下 “蟠龙菜”的吃法也不断推陈出新

天气寒冷 我和同伴最终觅得一家“蟠龙菜”火锅店

店里只有我们两个客人 店主是个热情好客的姐姐

她给我们做好吃食 还端上了自制的豆腐乳

我们靠着火炉谈笑取暖 品尝着传说中的御膳

钟祥略记(莫愁篇)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聆听着檐水穿墙的细微声响

看着夜晚的彩灯在湿湿的青砖地上倒映成花花绿绿的小蛇

外面风大 大门半掩着 火锅的热气蒸腾中 只剩下我们三个人

好像在自家的老房子里吃饭 聊着家常的闲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是白水鉴心的情谊 是不可言传的温馨

吃完后 我们向店主姐姐道别

街道的拐角处突然传来婉转的唱戏声

我们闻声而去

远远看见 花木掩映处 戏台子上 一个旦角一袭白衣 神色忧伤

直到又有一个青色戏服的旦角上场

我才意识到这是一出出自《白蛇传》的戏

夜雨里 似乎没有一个观众

她们却自顾自地唱着 仿佛是在表演给自己看

钟祥略记(莫愁篇)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钟祥略记(莫愁篇)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钟祥略记(莫愁篇)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戏台子的对面 是一个小铺子

铺子的主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

她邀我们进去避雨 让我们坐在板凳上陪她听戏 请我们吃她自己做的馒头

许仙终于登场

三人在舞台上演绎得缠绵悱恻

隐隐约约听见白蛇在唱:

你忍心将我诳

才对双星盟誓愿

又随法海入禅堂……

我看不清演员的脸 却感觉到一种模糊的忧伤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冷雨 让人与蛇的神思都更加彷徨起来

我们离开的时候 戏还没有唱完

我们跟奶奶说要保重身体 她诧异又惊喜地说谢谢

我想 每一段陌生关系的建立都期待以温暖的结局收场

钟祥略记(莫愁篇)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莫愁村原名桃花村 因桃花红簇如云而得名

莫愁女降生后不停啼哭 听到“莫愁”二字后哭声竟一下子停止了

于是其父卢公 为其取名莫愁

莫愁女天资颖悟 得屈原、宋玉指点 完成和寡之典《阳春白雪》

后因其未婚夫王襄哥被放逐扬州 莫愁女在白雪楼举身投入汉江

莫愁 莫愁 滔滔汉江竟流不尽莫愁女的忧愁

后人为了纪念她 将桃花村改名为莫愁村 沧浪湖改名为莫愁湖

当地至今有人传唱:

家家迎莫愁,人人说莫愁。

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钟祥略记(莫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