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队列,一般我们会简称它为MQ(Message Queue),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的数据结构。
消息队列可以简单理解为:
举个例子:
然后,公司招来一个大佬,大佬经过几天熟悉,上来就说:将系统A的userId写到消息队列中,这样系统A就不用经常改动了。为什么呢?
模块之间不存在直接调用,那么新增模块或者修改模块就对其他模块影响较小,这样系统的可扩展性无疑更好一些。
消息队列使利用发布-订阅模式工作,消息发送者(生产者)发布消息,一个或多个消息接受者(消费者)订阅消息。 消息发送者(生产者)和消息接受者(消费者)之间没有直接耦合,消息发送者将消息发送至分布式消息队列即结束对消息的处理,消息接受者从分布式消息队列获取该消息后进行后续处理,并不需要知道该消息从何而来。对新增业务,只要对该类消息感兴趣,即可订阅该消息,对原有系统和业务没有任何影响,从而实现网站业务的可扩展性设计。
另外为了避免消息队列服务器宕机造成消息丢失,会将成功发送到消息队列的消息存储在消息生产者服务器上,等消息真正被消费者服务器处理后才删除消息。在消息队列服务器宕机后,生产者服务器会选择分布式消息队列服务器集群中的其他服务器发布消息。
不要认为消息队列只能利用发布-订阅模式工作,只不过在解耦这个特定业务环境下是使用发布-订阅模式的。
除了发布-订阅模式,还有点对点订阅模式(一个消息只有一个消费者),我们比较常用的是发布-订阅模式。
另外,这两种消息模型是 JMS 提供的,AMQP 协议还提供了 5 种消息模型。
在不使用消息队列服务器的时候,用户的请求数据直接写入数据库,在高并发的情况下数据库压力剧增,使得响应速度变慢。但是在使用消息队列之后,用户的请求数据发送给消息队列之后立即 返回,再由消息队列的消费者进程从消息队列中获取数据,异步写入数据库。由于消息队列服务器处理速度快于数据库(消息队列也比数据库有更好的伸缩性),因此响应速度得到大幅改善。
消息队列具有很好的削峰作用的功能——即通过异步处理,将短时间高并发产生的事务消息存储在消息队列中,从而削平高峰期的并发事务。
因为用户请求数据写入消息队列之后就立即返回给用户了,但是请求数据在后续的业务校验、写数据库等操作中可能失败。因此使用消息队列进行异步处理之后,需要适当修改业务流程进行配合,比如用户在提交订单之后,订单数据写入消息队列,不能立即返回用户订单提交成功,需要在消息队列的订单消费者进程真正处理完该订单之后,甚至出库后,再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通知用户订单成功,以免交易纠纷。
实现定时消息的原理是:创建特定时间精度的 MessageQueue,例如生产者需要定时1s之后被消费者消费,你只需要将此消息发送到特定的 Topic,例如:MessageQueue-1 表示这个 MessageQueue 里面的消息都会延迟一秒被消费,然后 Broker 会在 1s 后发送到消费者消费此消息,使用 newSingleThreadScheduledExecutor 实现。
引入锁来实现串行
前一个消费阻塞时后面都会被阻塞
广播消费与集群消费在消息落盘区别:具体表现在消息消费进度的保存上。
原因:因为在网络延迟的情况下,消息重复发送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发生,如果非要实现消息不可重复发送,那基本太难,因为网络环境无法预知,还会使程序复杂度加大,因此默认允许消息重复发送。
只要通过网络交换数据,就无法避免这个问题。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绕过这个问题。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如果消费端收到两条一样的消息,应该怎样处理?
重复消费问题例子:
RabbitMQ、RocketMQ、Kafka,都有可能会出现消息重复消费的问题,正常。因为这问题通常不是 MQ 自己保证的,是由我们开发来保证的。
RabbitMQ 不保证消息不重复,如果你的业务需要保证严格的不重复消息,需要你自己在业务端去重。
AMQP 消费者确认机制
AMQP 定义了消费者确认机制(message ack),如果一个消费者应用崩溃掉(此时连接会断掉,broker 会得知),但是 broker 尚未获得 ack,那么消息会被重新放入队列。所以 AMQP 提供的是“至少一次交付”(at-least-once delivery),异常情况下,消息会被重复消费,此时业务要实现幂等性(重复消息处理)。
Kafka 实际上有个 offset 的概念,就是每个消息写进去,都有一个 offset,代表消息的序号,然后 consumer 消费了数据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定时定期),会把自己消费过的消息的 offset 提交一下。
假如,有这么个场景。数据 1/2/3 依次进入 kafka,kafka 会给这三条数据每条分配一个 offset,代表这条数据的序号,分配的 offset 依次是 152,153,154。消费者从 kafka 去消费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顺序去消费。假如当消费者消费了 offset=153 的这条数据,刚准备去提交 offset 到 zookeeper,此时消费者进程被重启了。那么此时消费过的数据 1,2 的 offset 并没有提交,kafka 也就不知道你已经消费了 offset=153 这条数据。那么重启之后,消费者会找 kafka 把上次消费到的那个地方后面的数据继续传递过来。数据 1,2 再次被消费。
如果消费者干的事儿是拿一条数据就往数据库里写一条,会导致说,你可能就把数据 1,2 在数据库里插入了 2 次,那么数据就错啦。其实重复消费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考虑到重复消费之后,怎么保证幂等性。
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每条消费记录有个消费状态字段,根据这个消费状态字段来是否消费或者使用一个集中式的表,来存储所有消息的消费状态,从而避免重复消费
消费端处理消息的业务逻辑保持幂等性。
幂等性,通俗点说,就一个数据,或者一个请求,给你重复来多次,你得确保对应的数据是不会改变的,不能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