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她的热烈明艳,何以解《红楼梦》?

不懂她的热烈明艳,何以解《红楼梦》?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这句对王熙凤的判词我们都不陌生。但大多是从反面去理解的。而不曾思考是什么原生家庭背景导致她“机关算尽”?她的一生是否毫无可取之处?我想不尽然。

我们总是惯于用简单的二分法看待角色;按照已了解的知识或现有的价值观去看待人物。然而那真的是人物所反映的价值观吗?在我们自以为作者要弘扬的主旨下:黛玉变得那么楚楚可怜,像个与封建社会斗争的女英雄。而宝钗则变得圆滑事故、难掩心机。

但生活何其多元,人性多么复杂。又岂是单一平面的价值观可以概括的呢?小说家的使命即探究人性的多种可能性。所以作为一个够格的读者,我们更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不经思考的随意褒贬或人云亦云。

其实红楼梦中的每个人物,上至贾母太君,下至丫鬟小厮,都有自己迥异的个性和优劣势。正如王熙凤,她无疑是《红楼梦》中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富的一个人物。她虽不比有钗、黛“才华馥比仙”,和理想化的宝玉更相去甚远。但正是这样的她,让红楼更有读头,也更具生活气息。说她是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也毫不为过。在旧社会封建统治的灰暗色调下,这样一个明艳泼辣的女子,的确令人眼前一亮。她卓越的才干和不避锋芒的锐气令人钦佩。当然,我也惋惜她未把聪明用在正道上,玩弄权术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样的她让人想来也不寒而栗。然而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她的多面性让人欲罢不能。

对她的评述有很多:说她“女曹操”,叫她“胭脂虎”。长辈说她能干,下人却叫苦不迭。但不管怎么说,一界女流能将上下几千人的贾府打理的井井有条实属不易。然而成大事者光有才干还不行。她却有胆有谋。受任于危难之际,面对积重难返的大家族快刀斩乱麻。立下规矩便绝不心软。有时候,处在这种情形下的确该学学她的手腕。否则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收获成效、树立威严。当然,下人是否心悦诚服暂且两说。不过这种凌然的锐气和不怕得罪人的个性让人刮目相看。

诚然,这背后也源于她对权力和金钱的欲望。她的严苛令与她交好的周锐家的都略图一二。她这样极度膨胀的欲望使得他连老夫人的月钱都苛扣。真应了她那句“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凭它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这种气魄要是用在奋勇杀敌上可能成了曹操岳飞,若是用在平天下上可能是第二个秦皇汉武。可她偏偏被欲望迷住了心窍,反误了卿卿性命。她命运的悲剧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怪他是女儿身,怪她受时局环境所限,更怪她自身被利益蒙心。她的确劣迹卓著、罪恶累累,但我对她也确有同情。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她的性格也是受形势所迫。“无父无母,只有王仁一个亲哥哥。这个哥哥还不如没有的好。”试想在当时的显赫世族,这样的生活是何等凄凉。所以,她必须争!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资本高傲。于是她学会了察言观色。邢夫人讨鸳鸯时,她一桩事的两套说辞真真令人惊愕。残酷的环境让她学会了见风使舵,也夺去了她的似水柔情。试想一个家境富裕、饭来张口的大家闺秀,需要如此为得到一样心爱的东西而煞费苦心吗?这样想来便可以理解她的种种。正如张爱玲所言:“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她太缺乏安全感了,所以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控制。这和和珅的境遇何其相似。也许她根本不怎么用这些钱财,聚敛之盛只是为了安心罢了。话说回来,如果她不是那么冰雪聪明,也根本有心无力。从“毒设相思局”到“逼死尤二姐”,她的机心可见一斑,敢爱敢恨也可略知一二。

有时候也在想,这样八面玲珑的她会不会累呢?我想答案是必然的。毕竟她也只是一个需要被疼爱的女人。但淡薄的亲情观和常年不睦的夫妻关系,让她明白:似乎只有钱财握在手里才是踏实的!这也让她变得没有了女性该有的温和多情和恻隐之心。“断舍离”何其难,累就累在放不下,可她也没有办法放下。望着自己那张极标致的相貌和那张能说出三处有益的刚口,真有点“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味道。

她是否也有过不甘呢?不甘于命运,不安于现状。所以她从不后悔,也不能回头。纵知前路未卜,也只顾风雨兼程。她本可以是个励志的传奇,但她过了那个度。以其魄力才干,在现代也可以做个成功的女强人,但她总是跑偏。可惜那个机关算尽的王熙凤,叫人爱之恨之又怜之。

不懂她的热烈明艳,何以解《红楼梦》?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懂她的热烈明艳,何以解《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