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都想要,所以你什么都得不到

文|有时晴



在,最吸睛的标题之一莫过于这种类型吧:

  • 身怀六甲的我是如何成为签约作者的? (萌薇)
  • 3个月, 10万字,我是这样成为签约作者 (璇玑穿搭)
  • 连续日60拿下签约作者的秘诀 (东成西九)
    ...

类似的文章有很多,我跟大家一样,对作者的经验之谈没有任何抵抗力,看到必点,眼疾手快。

我看了很多类似这样分享成功经验的文章,懂了好多道理,可是我依然在原地踏步。

坦白地讲,谁不想成功?写的谁不想成为签约作者?但是看了这些所谓的秘诀、经验真的能让我们的写作能力突飞猛进吗?

我想,那么多优秀的签约作者,恐怕没有几个是在这种文章的启发和引导下才成为签约作者的。

不傻,读者更不傻,没有真材实料、真学识,靠标题、靠模仿、靠哗众取宠恐怕难以在立足。

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但是不能沉迷,也不能在他人的成功光环中勾勒自己的白日梦,进而迷失自我。

我们或许更应该从这些签约作者身上学到一种强大的毅力和吃苦精神,没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哪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洒脱?光鲜亮丽的成功背后有多少挥汗如雨的拼搏和默默无闻的坚持?

萌薇老师随便写篇文章就能上首页,收获粉丝和点赞无数。但是那份身怀六甲还坚持读书、更文的毅力也是没有几人能做到的。

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失败的原因却屈指可数。与其忙碌于追逐别人的成功经验,不如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原地踏步。

我不想再到处学经验了。为什么我们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或许我更应该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领域,持之以恒地奋斗下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锤炼自己~

02

昨天,我一口气取消了曾经关注的上百个专题,只留下6个特别喜欢和想要专注发展的专题。

图片来自网络

贪多嚼不烂,如果你什么都想要,那注定什么都得不到。

最近在读采铜老师的《精进》,颇受启发。他在书中提到可以用“二八开”的方法来管理我们的学习时间。

具体来说就是确定自己要专注发展的领域,然后将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划分。其中的4/5用来学习专注领域,锻造自己“拿得出手”的特长,其余的1/5用来广泛涉猎其他感兴趣的领域,从而获得一些“小而美”的技能。

不知你感觉如何,我感觉这个方法很受用。给迷茫、不知所措的我指明了方向,让我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顶。

你不得不承认,里有一个大千世界。有人擅长时间管理,有人擅长彩铅手绘,有人擅长心理学,有人擅长手账,有人会讲故事,有人妙笔生花...

我对这些美好的东西都很感兴趣,可是我什么都不擅长。所以自从加入以来,我沉迷、我陶醉、我羡慕、我想要模仿别人的成功...可是我没有找到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这里试一下,那里试一下,在摇摆不定中浪费了大把时间。

2017年马上就要结束了,我踌躇满志,我壮志在胸,可我还是那个我,不温不火,马马虎虎~

好在我曾未放弃自己,我一直觉得,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崇尚公平的社会,只要肯改变,只要方法对,机会永远都在,就看你能不能把握得住。

此刻,坐在电脑前码字的我内心是坚定的、自信的。因为我找到了适合自己专注发展的领域。在波澜起伏的大海上,我不再是那艘随波逐流的小船,目标明确的我已经蓄势待发,准备扬帆远航~

03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胡适《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先生将“差不多先生”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生活中你我又何尝不是经常扮演“差不多先生”这个角色呢?

凡事只求差不多,得过且过,马马虎虎了事。所以我对感兴趣的事往往广泛涉猎却浅尝辄止。

总结失败教训,我认为这种“不求甚解”的“差不多”精神也是我难以实现人生突破的主要原因。


《刻意练习》否定了“一万小时定律”,但是我觉得即使没有“刻意练习”,如果能在专注领域“死磕”一万小时,我们必能轻松将爱好转化为一技之长。

不要左顾右盼,不要好高骛远。

坐得住冷板凳,守得住寂寞冷清。

以“不苟且”的态度去坚持、去努力,我相信,该来的总会来。

与君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什么都想要,所以你什么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