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写过一篇面对选择你会怎么做,今天咱们再来聊聊控制的学问,学习一些人生的智慧能让你过得的更加幸福。
古老的斯多葛派哲学
在公元前3世纪早期,塞浦路斯人芝诺在雅典创立了斯多葛派哲学,该哲学是古希腊的四大哲学派系之一,也是古希腊流传时间最长的哲学派系之一。
斯多葛派哲学中有一个控制二分法是我这篇文章的重点。
斯多葛派哲学家认为:
当一个人生活在个人无能为力的时代,生活在混乱的世界上时,要特别注意区分两种事情:一种是在我们力量之外的事情,一种是不在我们力量之外的事情。
许多事情,例如:个人的失意、疾病、痛苦、死亡、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天灾人祸等等,这些往往是不在我的力量范围之内,对于这些事情我要学会欣然接受它。
我也可以做在我力量范围之内的事情,就是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正直、高尚、有道德的人,这是什么力量都也不能阻止我的,谁也不能强迫我做坏事。
摘自《沉思录》——马可∙奥勒留
你是不是也很认同控制二分法的这个理论,即便时光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了,我们的生活也依然是由力量之内的事情和力量之外的事情构成的。你的力量之内的事情是你可以控制,你力量之外的事情是你不能控制的。对于关注自身学习成长的人来说,力量是一个不断聚集的过程,那么你所能控制的事情也是在不断地转变的。现在你无法处理的事情,或者处理不好的事情,将来某一时刻,你可能就可以轻松处置了。
斯多葛派哲学的智慧在于,去关注你力量之内的事情。也就是说你应该去关注你能够控制的事情,对你不能控制的事情学会坦然接受。那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是什么呢?
写到这儿,我想起了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多克∙弗兰克尔的自传——《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中有一段名言被广为传诵。
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在我们的力量之内,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是——自由,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斯多葛派哲学的现实意义
我们处在一个飞速变换的时代,在时代改革的浪潮中,作为个体的我们来说,有时候看来是非常的渺小和无能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顺势而为,所谓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那学习一点斯多葛派哲学的理论,正确区分我们的力量范围,将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上,是不是一种明智之举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一种人,总有他们看不惯的事情,我是指那种有愤青个性的人。在我看来,这类人就是把他们的注意力用错了地方,过多地去关注了自己力量范围之外的事情,与其整天为那么多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操心,不如做些自己能力之内的事情,至少还能保持自己情绪稳定。
我们的身边不乏路怒族。路怒族也算是那种对自己力量边界不清晰的人,把自己的关注力用在了自己力量范围之外的事情上了,由着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牵制了情绪。马路上车多拥挤、个别司机加塞添堵、车技不熟练的司机挡道其实都是在你力量控制之外的事情,力量之外的事情我们应该坦然接受,可路怒族做不到。他们分不清自己的力量边界,以为那些是自己可控制范围内的事情,失控之后牵怒于他人在他们眼里再正常不过了。国庆小长假,你可能想来一次快乐的自驾游,但不幸如果与路怒族一起出行的话,估计你一路只得听他骂骂咧咧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因失控而牵怒与他人的实例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够优异、工作业绩不够理想、夫妻关系不够融洽等等,这些看似不如愿的事情,都会成为我们各种情绪的缘由。可是你进一步地去细想一下,这些事情中哪些是我们力量范围之内的,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哪些是我们力量之外的,是不可控的。你的情绪来源是可控因素还是不可控因素,如果是我们力量之内的事情出现了失控现象,那么就关注我们可以做好的事情。如果是我们力量之外的事情,你生气发火有用吗?犹如“我不小心撞了柜子,我把柜子打了一顿”,是不是很可笑。
如果我们能用斯多葛派哲学的二分法对生活中的烦心事做一个梳理,或许生活瞬间就会明亮了许多。
可控与不可控的区分需要靠你的智慧
神啊
请赐与我宁静,好让我能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
请赐与我勇气,好让我能改变,我能去改变的事情
请赐与我睿智,好让我能区别,以上这两者的不同
看完这段祷文是不是觉得与斯多葛派的控制二分法理论同出一辙,在力量范围之内的事情是我们能够改变的,我们不能改变的是力量之外的事情。真正的智慧在于两者的区分。
咱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其中的道理。
假设说你三岁的女儿过生日,家里来了几位亲朋好友,还有他们的孩子。女儿霸占着所有送给她的礼物,不让其他小朋友玩。你一直耐心地做女儿的思想工作,让她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可是不管你说什么,女儿都是拒绝的态度。这时的你会不会发火呢?因为有这么多的家长在看着女儿自私的表现。如果你忍不住发火了,又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女儿的行为超出了你的控制吗?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事件中,你能控制的事情有哪些。你对女儿的态度、你在亲朋好友面前的表现——一个理解尊重女儿的父亲;一个用权威迫使女儿按你的意愿行事的父亲;一个带领其他孩子去做游戏,将女儿从尴尬中解救出来的父亲……
你不能控制的是什么呢,女儿的态度、行为、所思所想。对,这些都是你所不能控制的,那怕她只是一个三岁的小女孩,你一定还记得前面说的维多克∙弗兰克尔的那句名言:“任何人都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这时的你如果愚蠢地选择了用你做父亲的身份和权威强迫女儿将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女儿可能会从你身上学到利用外部强硬力量达到目的的行为方式,会失去一次绝佳的成长机会,失去独立判断能力和自律能力,你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会受到损害,结果是惧怕代替信任,双方以后会各执己见,彼此防备。女儿的心目中,父亲将会是一个不懂得体会他人感受的冷漠的人。
你如果选择做一个更成熟的父亲,你会在自己的面子和女儿的认同感之间作一个权衡,会想着去分析女儿不愿意分享玩具的真正原因,会思考用怎样的方法教育他们体会拥有和分享的价值。
你看,只有当你能界定自己的力量边界,正确区分能控制的事和不能控制的事情时,才能找到将两者区别对待的正确方法。当然,每个父亲所具备的力量是不同的,所做的选择也会不同。你会关注自己的力量积聚吗?
生活的烦恼大多来自我们对自己的力量有太乐观的估计,甚至不能明确界定我们力量的边界,往往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这种超级自恋的性格特征带给你的只能是打击和失望。可以控制的事情和事实上我能控制的事情,往往是两种情形,许多人从来没有认真去区分他们。结果出现失控现象,就会发怒,再不就是自我否定、自我攻击、情绪抑郁。
不能界定自己的力量边界,同样也不能界定自己与他人的边界,理所当然地将自己力量的触角伸入到他人的生活中,去控制和干涉他人的生活,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的。那种我想拯救全世界的责任感,会使一个人无视他人的感受、体验,剥夺他人成长的机会,更要命的是还认为是在帮助他人。正确区分人与人之间的力量边界,是尊重他人的起始点。
真正的力量帮助我们延伸控制范围
人的力量来自哪里?是外在赋于你的力量——体型、力气、职位、权威、学历、地位、身份还是过去的成就,这些外在的力量总有一天会离你而去,那时的你该怎么办。
还有一种力量来自你自己,你的品德、学识、独立意识、行为规范、影响力、学习和成长的信念等等,这些力量只会随着你的年纪增长而逐渐增加。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力量。
知道力量的本质并能够区分力量的边界,正确对待能够控制的事情和不能控制的事情,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也有度量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关注那些自己可以改变的事情,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影响圈,而不是关注圈。因为你的影响圈是你可以控制的,通过认知的提升,学识增长,你自身的力量会越来越强,你的影响圈会逐渐增大,你能够控制的事情才会越来越多,你也才能越来越优秀。
幸福不是一味地付出或者得到,是区分自己能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事情,去关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不断积聚自己的正能量,去体会拥有、获得自我认同和自尊,并将自己真正拥有的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