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章欣赏--为什么中国的航天员被称为航天英雄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21927/answer/34405054

笔记:战胜自己,才可以被称为英雄

当你拥有了这样的一切,你是否还有勇气为了一个极有可能付出生命的梦想、选择与家庭聚少离多、并日夜奋斗若干年?

重点是:为了这个梦想,你极有可能“付出生命”



正文:

假如现在的你,已过而立之年。

拥有一份充实且有节奏的工作;

拥有一份早已达到小康水平的收入;

拥有专门负责照顾你饮食的营养师、以及时刻监测你健康的保健医生;

拥有一套大大的免费住房;

未来若干年,你每个月还会拥有一笔高额的养老金;

最重要的是,你还拥有着健康的父母、贤淑体贴的妻子和活泼可爱的孩子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

当你拥有了这样的一切,你是否还有勇气为了一个极有可能付出生命的梦想、选择与家庭聚少离多、并日夜奋斗若干年?

重点是:为了这个梦想,你极有可能“付出生命”

杨利伟奋斗了5个春秋的日日夜夜,翟志刚则历经了10个冬夏,还有N个隐藏在背后、奋斗了N年却不为我们所知的人。

你知道对一个早已走出学校、参加工作N年、结婚生子完毕、已无需担心未来的人来说,重新回到学习状态甚至是高考状态,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吗?

中国航天员大队首批14个航天员,他们的理论课程是58门,别的不说,只说基础的13门:

载人航天工程、英语、计算机应用、解剖生理学、航天医学、地理气象学、高等数学、电工电子、自动控制、力学、飞船GNC、星空识别、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素养……

这13门也不多说,随便挑一个来说吧:《载人航天工程基础》,16开,厚600页。

若干个16开厚几百页的书,堆起来,试想想,有多高。

除了理论,还有你无法想象的各种极限训练。

航天员公认的最痛苦的一项就是——离心机训练。也就是超重训练,强度达到10个G的时候,能把人甩得呼吸极度困难甚至意志丧失和黒视。训练时的基本感觉:血液压向身体下肢,头部缺血产生强烈的眩晕,腹背犹如承受几百斤巨石之重。

由于太过痛苦,离心机里设置了一个报警按钮,以备航天员实在无法忍受之时,即可按下按钮使离心机停下来。这些航天员尽管经历了无数次痛苦煎熬,但那枚按钮却从未响过。

太空中没有空气,所以不能传播声音,那么还有一项值得一提的训练,叫“寂静与孤独训练”。

把你放进一个绝对安静的小房间里,完全与世隔绝。未来好几天时间,你将一个人待在这万籁俱寂之中,没有任何外界干扰,没有任何对话交谈,也没有音乐,甚至昼夜不分……而且还必须高水平地完成手上的操作任务。

这种寂寞令人无法忍受,更何况还附带着数日的生理疲劳。但为了应对在未来执行任务中可能出现的“恐惧、孤独、烦躁、抑郁”等各种情绪,这样的训练也就成为了必备项目。

除此之外,还有失重训练(也叫“呕吐训练”)、前庭功能训练、航空飞行和跳伞、野外生存(寒区沙漠)训练……

就是这样,用强大的意志保持着高度集中的学习和训练状态,杨利伟坚持了5年零6个月,一共3000个学时,每晚12点后才睡觉。你要知道,那可是2000多天,用他自己的话来讲,那是“一个人盛年时期黄金般的岁月”。

神五首飞前,理论与训练的最后五次综合考试,面对着十多位专家教授、接受着严格甚至“刁钻”的提问,杨利伟的成绩分别是:99.5分,99.7分,100分,100分,100分。

最终,这位顶级的优秀毕业生,担当首飞大任。

而翟志刚,从1998年航天员大队成立开始,到神七任务,他熬过了整整10年。

熬过10年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10年中,他两次都进入了飞行梯队(神五首飞、神六),却两次都与飞行任务失之交臂。要知道,最想拥有的东西,当你两次都触手可及却又最终失去,这种打击与痛苦是何等的残忍。

以上所说的,都不是最关键的。

最最最关键的是,他们付出的这一切,都极有可能得不到回报

无论他们多么优秀和出色,他们都要随时接受“牺牲”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中国载人航天拥有太多第一次。你知道第一次意味着什么吗?

第一次意味着探索,意味着你要完完全全做好牺牲的准备

牺牲就意味着,聚少离多之后,仍可能要永远离开深爱着并支持了自己若干年的父母和妻子,要离开活泼可爱年幼的孩子,要离开太多美好的一切,要离开这一切幸福生活,要从地球上消失。

十亿里挑一的顶级优秀人才,为了梦想,宁可冒着牺牲的危险。

是你,你会不会这样选择?你会如此轻易地放弃幸福安逸的生活、又会如此的刻苦努力吗?你敢为梦想付出一切、包括生命吗?

再俗一点,如果他们还在飞行部队,以这样的努力程度,应该早已成为师一级的领导干部了。

所以,他们足以被称之为英雄。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文章欣赏--为什么中国的航天员被称为航天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