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的“老无所依” | 一些想法

今天在翻HN的时候,正好看到了一篇关于老人家(当然也不算是老人家,而是不再年轻的人,Like over 30)如何在科技圈里生存的文章(http://corgibytes.com/blog/2016/12/06/getting-old-er-in-tech/)。说得非常诚恳,介绍的方法也很实用,虽然大部分的职业背景基于程序员Programmer,但我发现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设计师或产品经理的职业生涯。

硅谷骨子里崇拜的是那些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天才高中生或College Dropout,在自家车库里头捣鼓各种颠覆式的创新,接着靠这些产品获得亿万用户或投资者的青睐,一瞬间成名天下知,成为亿万富翁。在美剧中的湾区,永远都是穿着Hoodie的小屁孩专注的盯着屏幕,从嘴里偶尔蹦出的几句话,也是Techie得不行。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公司,对于超过了“能够被定义为年轻的岁数”的人,总是以带有偏见的眼光看待他们:觉得这群人不聪明,不敏锐,知识陈旧,思想陈旧。在加州明媚阳光的背后,是老无所依的科技圈从业者。虽然在说加州,但其实这个现象存在于全世界的互联网行业,而且不仅限于码农,设计师和产品经理同样焦虑于未来的职业发展:What should I do in this rapid changing environment?

在这篇文章里头,所有的方法都是围绕着最重要的这2个核心:

  1. 20 YEARS OF EXPERIENCE VERSUS 1 YEAR 20 TIMES
  2. ONLY AS GOOD AS YOUR LAST TWO YEARS OF ACCOMPLISHMENTS

第一点其实在各种地方已经看到或听到,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分2种,一种是多年的经验来自于每一年经验的持续叠加持续复合,最终产生指数级的效果;另一种则每一年都是同样的经验,只是不断的复制这之前的事情。所以,只有是在第一种积累沉淀的基础上,时间才能展现出它强大的效力,使过去的经历产生指数级的效应。这也类似于Aggregation Model,只有让叠加在一起的经验能够产生相互的作用,才能够让你的经历成为硬通货。

但对于不再年轻的科技圈人,仅有丰富的经验是不够的,你还需要了解最新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以及你所做的是否反映了你的学习能力和领悟力。这些就是体现在第二点:你过去2年所做的事情反映了你最真实的情况。你过去的2年,不仅是科技和社会最新演变的反映,也是你个人对于这种演变的适应和反应。所以,你如果在这最近的2年里,了解并使用最新的技术框架,参加行业会议,学习新的工具,思考未来的发展,那么这2年做的事情能够和那些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相比,你才可被营销。10多年丰富的经验并不能够让那些充满活力的公司放下成见(只能让他们觉得你还不错),只有你最近2年做的事情才能够让他们跨过雇用的门槛,确定“那个人就是你了”。

所以,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这2点呢,作者给了些建议:

  • 不断的学习、使用、适应、然后再学习;
    • 各种Podcasts;
    • 各种杂志和文章;
    • 各种会议交流;
  • 有一个自己的博客,把自己过去的经历写下来,分享给大家;
  • 运动,让自己看起来精力充沛;
  • 做一个有趣的人,有一个工作之外的爱好;
  • 坦诚自己的年龄,不遮遮掩掩;
  • 在新工作来临时,能够接受一个一般的薪酬待遇;

"Forever young"

Bob Dylan写这首歌的时候已经63岁了,年龄让这首歌更是充满了力量。时间是这个世界的前提、规则,它的存在让我们更珍视每一刻,不管这一刻属于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要让时间给我们带来财富,而非阻碍。回想自己过去工作7年的经历,我发现自己是在不断尝试着不一样的东西(but it doesn't mean better),我喜欢学习的感觉。但是,目前国内的交互设计领域,从过往7年看,每一年的变化更多产品的定义层面,包括思考层面和商业层面,有点类似产品经理在这7年走过的变化路径(其实不能说是变化路径,而更应是资本非线性的流向路径,而这个流向也表现了产品经理的职业变化):从社交到游戏到电商到O2O到互联网金融到2B到Big Data再到经济下行的娱乐和电商产业,每一步的变化都给产品经理带来了行业和市场的思考。这些虽然和科技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相关,但是变化更快的,是资本的流向和市场用户的去向or趣向的变化。而交互设计,则除了产品业务的思考变化以外,还有交互层面和设计层面的变化。交互层面的变化其实不多,核心依旧是HCI课程中那套方法论,只不过会在不同的业务\公司情境中有些许改变,但这些改变都是应用层面的;而设计层面的变化,则更像是taste的变化,从拟物到扁平再到极简,从复古到热闹电商再到性冷淡,各种设计趋势实际上是各种不同设计风格在不同内容下,根据不同场景和不同科技媒介,所做的取舍和选择。当然,也不能说交互设计没有变化,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动效设计和3D设计。但这些实际上也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其Capabilities越来越强大而带来的结果。它的变化实际上还是根据科技+资本的变化而变化。忽然想到20世纪前40年,设计的变化也是非常大的(洛可可、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工业、包豪斯),但那段时间的变化和这10年来的变化不一样,来自于对内容和社会的思考,而这10年的变化,增加了科技的影响。

但Programmer不太一样,研发工程师们所在领域每一天都有新东西产生,尤其是当你有了驾驭科技的能力的时候。新的语言、新的框架、新的Pattern、新的库,所有这些都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想象一下,产品经理在这7年来,工具其实一直没有变化:VISIO、Axure、Word、or some Mindmapping tools;至于设计师,其实也差不多:Photoshop、Illustrator(虽然这两年来Sketch、Cinema4D、Affinity、Framer等工具越来越多,但大部分时候还是PS);而码农们,虽然他们看上去使用的语言也还是差不多,Objective C、Java、JS,但各种框架已经变化了好多次了。当然,变化不一定等同于进化,但它们意味着可能性和生机。

科技的发展像宇宙中的熵一样,只有一个方向,不断叠加不断积累;它和人文的发展不一样,人文是探索,是碰撞。所以,在一个和科技紧密关联的领域中工作,你就必须把学习当做生命的一部分,如呼吸一般自然。


上面有些我的表述可能还不到位,但为了快速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只好牺牲准确性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技圈的“老无所依” | 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