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课的准备

    今天跟老师聊起来公开课,下周是我的水的净化的公开课,这周是韩老师元素的公开课,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第一步是准备好默写案和学案。公开课流程还是要有的。默写案控制在5分钟以内,学案上主要是题目的设置:基础题要按照上课逻辑来的,每一个知识点结束后先在PPT上进行题目的练习(1-2道),再在学案上设计一道题,比如过滤结束后或者蒸馏结束后就可以在PPT上展示一个找错误操作的图片型题目。在内容都讲完后,引导学生做学案上的拓展提高类型的题,大概10道题左右,最好是中考相关。做完后收起来进行批阅?。(看时间,题目控制在10min以内)

    过滤的课先不需要进行学生实验,以教师演示为主,可请一位同学上来操作,让其他同学观察其中是否存在问题(注意实验的可观察性,在讲桌前摆放一张小桌子进行实验);过滤结束后进行吸附的操作,同样可以请另一位同学向过滤后滴加了红墨水的液体中加入活性炭,观察效果(或者找同学提前自制一个净水器进行实验);吸附后即蒸馏,蒸馏的具体过程不需要演示,可以1、展示一下蒸馏的关键装置: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温度计、锥形瓶;2、ppt展示图片 3、根据图片和流程找注意点(3点)4、错误图纠错。

    因此整个流程的时间大概:基础默写(3分钟)、过滤(15-20min)、吸附(5min)、蒸馏(8min)、练习(5-10min)



      公开课结束了( • ̀ω•́ )✧。总体来说 跟之前的预想还是有所不一样的,但其中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咨询其他老师的建议还是非常有效的。

      首先是时间跟预想不一样,过滤讲到了20多分钟,因此最后给练习的时间只有5分钟,但听说思路逻辑还比较条理o(*////▽////*)q,实验桌搬到教室前面中间位置观察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但实际上自己也能感觉出来有一些点没有讲到,因为前面5分钟的默写和后面的练习,所以最后时间不够用。

      其次是讲课过程,最后还是没有安排学生实验,我现在想想,要是有学生实验的话那可能是真的上不完课了,但感觉总是得带他们去一次实验室的,要不真的没意思。过滤一部分引入和操作注意点包括错别字、笔记的记录等等都基本已经完成,小孩也很配合,但也漏了几个点,比如在没有滤纸和漏斗的情况下可以怎样进行过滤。

      活性炭的部分加入了韩老师建议的实验,球形干燥管中间部分加入棉花,上面铺好活性炭和竹炭(注意不要漏下来,这次买的活性炭质量不是特别好,因此中间加上买的竹炭),架在一只试管上,另外一只试管中装入未经活性炭处理的红墨水,两只进行对比,现象相对比较明显。但是活性炭的作用这块讲的比较粗略,虽然上节课有所涉及,但是这节课没有再系统地讲一下活性炭的作用,比如既可以吸附色素等可溶性物质,也可以过滤一部分不溶性固体物质,这里讲的不够细致。

      蒸馏部分的问题就是课本上有很多点没有讲到。所以这堂课最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紧扣课本。一、过滤中许多说法,例如漏斗下端管口、玻璃棒末端等等书上的用词我都没有注意,虽然之后的课上补上了,但没有一次性讲清楚好;二、蒸馏中除了最重要的三个知识点以外,课本上75页实验过程中一段话里面还讲到了液体占据体积三分之一左右、气密性的检查等等,这段话在课上读一下也会更有效果。

      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要有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过滤和蒸馏的仪器认识中,因为已经提前打印在学案上了,所以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填,之后再针对一些特殊的仪器讲一下,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对于学案上的基础练习或者PPT上的练习,在找某位同学回答之后,要问一下班里其他同学有没有问题,达到一个整体反馈的效果。

      so,这学期的公开课就结束啦,能学到的东西也很多,之后每次备课还是要再认真一点哇。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公开课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