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373。2020-1-27》

《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373。2020-1-27》

今天是己亥年丁丑月己巳日,正月初三,2020年1月27日星期一。

第二十一章【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这一节开始学习船山对二十一章的讲解。

    若说朱熹的注释是基础,张居正的讲解是基于政治学的通俗版,则船山之论可谓辨析入里,有功于孔门,有助于学者。

    一,《中庸》开篇第一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三句系词使用的是"之谓"。

    本章"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这里则把系词倒过来了,"之谓"变成"谓之"。那么,"之谓"和"谓之"的区别是什么?这种区别反映出这两章论述任务有何异同?

    船山讲解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三句得出的结论是"性"、"道"、"教"这三个概念,都是具体内容和具体规定性,而得出这三个概念的"天命"、"率性"、"修道"呢,却刚好相反,乃是绝对抽象的和没有具体规定性的。

    这属于由具体概念推导出普遍性概念的辨证推论。船山说:"溯其有质成章者于致虚之际",意思是说,由现象追溯其源始境域,这种形式称为"之谓":前往来处,追溯源头。

    "谓之"又是如何的呢?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373。20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