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1

最近优酷全部门在推OKR管理机制,所以我花了点时间去网上查询学习了下什么是OKR,将一些好多东西做了下笔记,记录了下来,在这里将它分享出来,希望能够帮助感兴趣的同学快速地理解什么是OKR,OKR 与KPI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OKR 究竟是什么?
OKR 是一款目标管理工具,它由 Objectives(目标)和 Key Results(关键结果)两部分构成。同时,OKR 也被称为“目标与关键结果工作法”,简称为“OKR 工作法”。
OKR 是融合了一系列框架、方法和哲学后的产物,它起源于 Intel,发展于 Google。
其实,我们可以把 OKR 中的 O 想象成一个你想要去的最终目的地,它时刻为你指明前进的方向,此外,可以把 KR 想象成一个带有距离标记的路标,它时刻告诉你距离目的地还有多远。

为什么需要 OKR?
OKR 使方向更加聚焦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使命,它解释了我们存在的意义,比如,“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公司的使命,是公司存在的意义。
但除了使命以外,企业还需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愿景,你可以将愿景理解为企业的终极目标,比如,“让客户相会、工作和生活在阿里巴巴,并持续发展最少 102 年”是阿里巴巴公司的愿景,
是公司全员要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而为了到达这个终极目标,企业需要通过完成一系列短期目标来逐步实现。
然而,OKR 恰恰能够解决短期目标的实现问题,让目标更加聚焦,让行动脚踏实地,通过完成 KR 从而实现 O,这也正是 OKR 的基本原理。
为了让目标更加聚焦,因此在制定 O 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做减法”,不要贪多求广,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我们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才能逐个歼灭“敌人”。
OKR 使沟通更加透明
因为 OKR 需要确保大家对目标达到理解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这要求在落地 OKR 的过程中,团队伙伴们建立必要的沟通,达到《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上下同欲者胜”的境界。
那么,如何使用 OKR 才能做到“上下同欲”呢?我的建议是:
1、CEO 首先制定“公司 OKR”,即组织目标,并将组织目标与部门负责人沟通。
2、部门负责人再去制定“部门 OKR”,即团队目标,并将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对齐,与 CEO 确认后再与员工沟通。
3、各个员工充分理解了团队目标后,再去制定自己的“员工 OKR”,即个人目标,并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对齐,并与团队负责人确认。
正因为在目标制定过程中,有“自顶向下”的沟通,又有“自底向上”的对齐,因此,OKR 的实施也让沟通变得更加透明了。
OKR 使激励更加有效
在 OKR 的整个落地过程中,员工还能享受成长的乐趣,体会到个人能力的提高,成长是一种非物质激励。当员工完成个人目标后,实际上是自己对所在团队做出了贡献,
此时应该能够得到同事们的认可,而认可也是一种非物质激励。
我认为,除了金钱等物质激励以外,最有效的激励方式莫过于“成长”和“认可”,而且精神激励往往比物质激励产生的激励效果更持久。
尤其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员工,他们更渴望成长,更期待领导对他们的认可,而不仅仅在于金钱上的激励,你更应该使用精神激励方法来激活员工内驱力。
如何更有效地使用 OKR?
OKR 使用方法表面看似非常简单,但一旦忽略了一些基本原则,就容易踩“坑”。
对于 O,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方向明确:目标不能太抽象,也不能含混不清,要让每个人都能看得懂。
2、目标对齐:下级要对齐上级的目标,即向上对齐,平级还要相互对齐,即水平对齐。
3、时间限制:目标需要有时间边界,不能遥遥无期,而且时间边界要恰到好处。
比如,“做一家成功的企业”这样的 O 就不满足要求,因为它的方向不够明确,也缺乏时间限制,什么是成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成功?还不如改为“做一家 102 年的企业”。
对于 KR,你同样需要做到三点:
1、有挑战性:关键结果要有挑战性,拒绝平庸,拒绝不切实际,要做到“跳一跳,就能够得着”。
2、容易度量:无法度量的关键结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宁可抛弃。
3、不是任务:关键结果需要对目标产生直接影响,它不是日常任务,也不是行动计划。

OKR 与 KPI 有何区别?
KPI 是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的缩写,它是全球最流行的绩效管理工具,也是一套先进的绩效管理工作法。
KPI 更提倡量化考核指标,实际上和 OKR 中的 KR 有类似之处,在这一点上很多人就会产生困惑:OKR 和 KPI 都是需要量化才能进行评估的,那它们到底有何区别呢?
接下来,从关注对象、核心原理、实操过程、用户行为,这四个方面逐一对比。

  1. 关注对象
    OKR 与 KPI 二者的关注点不同,OKR 关注的是目标是否达成,而 KPI 关注的却是结果是否完成。OKR 的目标野心勃勃和无限挑战,而 KPI 体现的是制定的指标是否可以达标。
    因此,KPI 更适合对绩效设置指标,最终对指标进行考核,成为绩效考核的利器。
    然而,据我了解,业界有不少公司将 OKR 当成 KPI 来用,因为他们关注的只是需要考核的绩效,而不是需要聚焦的目标。
  2. 核心原理
    OKR 的核心原理在于“目标对齐”,而 KPI 的核心原理却在于“指标分解”。
    OKR 提倡的是下级对齐上级的目标,通过下级目标的达成,从而促成上级目标的达成。比如说,技术团队的整个目标是“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如果你作为技术团队成员,那么你的个人目标可能是“精通开源框架用法”,你的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是对齐的。
    而 KPI 却是根据上级的指标,逐级分解到下级中去,也就是让下级去“背”上级的指标。比如说,上级领导的 KPI 是“年销售额 1 个亿”,你是他团队里的销售人员,他给你的 KPI 是“年销售额 1000 万”。
  3. 实操过程
    在实操过程中,OKR 是鼓励员工自己去制定目标,能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而 KPI 却是领导去下达指标,员工去接受任务,中间难免会有“讨价还价”的过程。
    因此,员工首先需要更深层地理解领导制定的 OKR,并采取必要的沟通,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自己的 OKR,而 KPI 却忽略了这个理解和沟通的过程,更多体现的是员工的执行力。
    然而,如果领导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那么可能就会引发“为了完成任务,宁可不择手段”的一些不良现象,甚至可能还会违背企业核心价值观,这显然不是作为领导者所希望看到的。
  4. 用户行为
    不难看出,OKR 让我们更愿意主动地挑战,而 KPI 却让我们不得不被动地执行。
    正是因为 OKR 促生主动挑战,才更能让每个人产生思考,最大化地激发主观能动性,愿意去努力挑战“不可能”,而 KPI 的挑战性都是领导们预先设置好的,我们恰恰失去了这一主动思考过程。

可见,OKR 以过程论成败,KPI 以结果论英雄。因为 OKR 重视过程、关注成长、勇于挑战,而 KPI 关注结果、被动执行、利益挂钩。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