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1 《异类》蔡垒磊解读 day 01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原名: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


2019-03-01 《异类》蔡垒磊解读 day 01_第1张图片

开篇介绍:

作者:【加】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出版时间:2014.3

看一本无用书的时间成本等于在该时间内你能产出的最大效益,如果你能看得见这个“最大效益”,其实是很惊人的。

本书作为一本浅显易懂的成功学书籍,并非像市面上大多数的“保健品”一样,里面的很多经典见解都并非情绪煽动,而是有一定逻辑的。

学习本书不仅仅是为了分享经典见解和概念,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作者分析事物、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从单一视角去判断一个人、一件事,不能从某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去推出某个特定性的结果。

(从小的说,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有多个因素能够促使它发生,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同时也都是多个因素、利益权衡之后做出的;从大的说,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都不是显而易见的单一原因促成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不是简单的重复!

引言:

意大利的罗塞托人的健康奇迹:他们既没有特别健康的饮食也没有独特的基因,但55岁以下的罗塞托人中竟然没有一人死于心脏病!

这样的奇迹是怎样发生的呢?

也许我们大多数人都能说出很多原因,比如说生活习惯、遗传基因、地理位置、饮食习惯等等,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排除了多种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后,科学家发现远离现代社会压力、自给自足的社会结构,竟然是导致罗塞托人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所以,我们通常认为的那些“最”影响健康的那些因素,其实可能只是影响因素里最普通的“之一、之二、之三……”,影响人的健康及发展的不仅仅是饮食、地理位置和遗传基因,还有生活的环境、社会的压力等被我们严重忽略的因素!

身边的更多例子告诉我们,孤立地考虑某几个大家都认为的显而易见的因素,不一定都能够结实导致某件事的结果的具体原因!

如果说上面的例子中,医生的工作是努力揭开健康的奥秘的话,那么本书的作者就是哪个试图用多角度揭开成功秘密的人!

导致成功的因素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也复杂的多,某些陈词滥调的因素可能未必是很多人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但人们为了简化,通常会只强调几个最容易看到的。

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写道:“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

当今社会,各个领域都有许多顶尖的人才,他们在一个甚至多个的领域内出类拔萃,拥有普通人所没有的才华和资源。从世俗的角度,我们称这群人为“成功人士”。

普通人认为,成功人士要么智商卓越,要么勤奋刻苦,要么两者兼而有之!他们心目中基本都有这相似的成长经历,生于普通家庭,有一些努力奋斗的悲惨故事,凭借着自身的天赋和努力,最终获得成功。一直以来,我们都将成功人士的经历描述成这样!

(这明显是被洗脑了,传统教育与主流媒体给我们大多数人传输这种思想,也许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故事能够让人们付出更多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从社会价值出发,这个故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个人价值出发,我们应该明白,成功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天赋+努力就能获得的,古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足以!何必一直追逐世俗的成功!)

成功者并不意味着是同类里天赋最好或是能力最强的!

要说成功人士都是两手空空,纯粹靠拼死拼活从千军万马中挤出来的,有点牵强。他们可能得益于家庭,也有可能得益于某些特殊机遇等等,总之获得成功的原因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而非主观努力就可以解释的,主观努力的人千千万,甚至有更努力或者更聪明的,没成功的却也比比皆是!

年龄分组:

马太效应是有积累效应的,很多时候优秀的人会因为不断积累的先发优势而一直优秀下去!

优势积累:

我们忽视了社会制度对个人成才的巨大影响。

不公平的分组制度过早地将一部分本可以同样甚至更为成功的人淘汰出局,人为的给他们塑造了不公平竞争的环境。

(分组是别人给的,但是自己的价值只有自己明白,这也是现代社会鼓励大家坚定做自己、听取自己内心声音的原因!)

不过分组制度固然存在不公平,却也并非该全盘否定,不分组怎么办呢?那就更乱了。分组制度只要更加细化、完善、就依然是不错的选择!



以上内容节选自蚂蚁私塾《认知突围》专业,这是一个助你“看清世界、掌控自己”的学习平台!

平台内还有更多专业的书籍解读,如有兴趣可扫描下方二维码。

2019-03-01 《异类》蔡垒磊解读 day 01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3-01 《异类》蔡垒磊解读 day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