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非菩萨心肠,亦非雷霆手段
”文章转自|地产豪言(wenhaospeak)
壹
虽然领导再次表态“稳步推进房产税立法进程”,但房地产税何时能落地,仍然是悬念。
近年来,房产税之出否,在天朝,已成为著名寓言《狼来了》的最佳现实版。
这次会有所不同吗?
还是有滴!上次领导说“稳妥”,这次说“稳步”,这表明出台已无疑问,只是时间问题。
但时间问题也是问题。一年半载、三年五年、十年八年,都是时间。
更何况,越往后拖,面临的情况越复杂,困难也越多、越大。
就房地产市场来说,以往房价不能涨,现在房价还不能降。涨了,收房产税还说得过去,降了,还收个毛线?
今年六稳至上,主题词是减税降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加持强刺激和大放水,只凭自己走出低谷,没个三五年光景,希望不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非把房产税搞出来,是不是显得特别卓然不群和木秀于林?
贰
中国40年的发展是旷世奇迹。第一阶段靠出口,第二阶段靠城市化和房地产,两者迄今尚有余力。但出口多了,特朗普不高兴,房价高了,没房的人不高兴。
所以,领导最想要的,是第三阶段的支柱:扩大和升级国内的消费需求,简称内需的“衣食住行”。
但目前看来, “衣食行”好像都大不给力。
以规模论,服装业(衣)是我国强项,但可惜处于产业链底部,只有规模,没有品牌。不仅高端品牌无力染指,就连中低端品牌,亦被ZARA、H&M、优衣库和GAP一扫天下。
餐饮业(食)更是我国强项。但小民有饭量天花板,放开吃,能吃多少?官员有反腐警戒线,美味当前,谁敢放开吃!
汽车业(行)中,装配线居多,为人作嫁,赚的钱大都不是自己的。在大城市,买车摇号,开车限行。在农村乡镇,与家电一起下乡,政府要给补贴,才卖得动。
回头看出口。
今年初以来,出口下滑达20%。两会都快开完了,中美贸易谈判仍在拉锯,以至于无法以谈判成果向大会献礼。易行长在两会上透露,中美共识是在汇率问题上,不搞竞争性贬值,不将汇率用于竞争性目的。这意味着,起码短期内,中国失去了最大的出口推动力。
说到底,最有靠头的,还是占GDP12%之多的房地产业。不出意外,逐步放松调控,而不是出台房地产税,才是大概率事件。
退一步说,即便三到五年内,相关法规可以厘定,但其威吓效能也会大大减弱,特别是被赋予神奇疗效的降房价和替代土地财政。
再者,房产税牵涉面极广,敏感度极高,弄不好未收其效,先承其弊。为避免这种窘况的出现,“允执厥中”的传统执政智慧,应该成为现实选择。
“允执厥中”出自《尚书》,是舜叮嘱禹的话。意为不偏不倚,诚恳地秉执中正之道。后被作为治国箴言,悬挂在故宫中和殿之上。
叁
如果真是“允执厥中”,房地产税就没啥可担心的。
1、会避免增加整体税收负担,而以结构性存量置换为主。
比如用征收房地产税与行政调控进行置换,放松一二线城市调控,用市场化的无形之手替代行政性的有形之手。
但问题在于力度。调控的力度可以很大,房产税的力度能那么大吗?
再比如与房地产交易环节的其它税费置换。这是左手倒右手,对于政府来说,没有增量收入。对于房主来说,背着抱着一般重。
2、特别是初期,房地产税亦与多数城市和多数人无关。
先看城市。
首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在房地产调控中,城市是主体。相信在房地产税出台后,这个“主体地位”会通过一城一策得以持续和深化。而在房地产上,地方政府一向是做多派。对房地产税,积极性不大是预料之中的。
其次,即使出台,也会自一二线城市始。房价上涨幅度不大甚至还在发愁去库存的中小城市,应不在此列。事实上,如计入当地GDP增幅和通胀,相当多的中国城市房价是下跌的。
再看居民。
与房地产税无直接关系者占了大部分。如无产权房者,包括租房者和福利房者;如有产权房但在豁免范围内的居民。从绝对数量上看,他们应该是大头儿。
也就是说,你或是响应号召,房住不炒,或者是限于实力,囊中羞涩,都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3、税基和税率应就低不就高。
从成熟市场看,税基的厘定有美式港式之分。美式按“市场评估值”,港式按“市场房租值”。不言而喻,两者差以千里。
据去年部长的说法,中国将学美国,取“市场评估值”。
如果部长不是开玩笑,那么税率要极低才行。因为在中国,房租回报率极低。一线城市平均年租金回报率都不到2%,如果税率按美国的水平厘定,那么等于全部房租上交国家。
另外,如果租房市场的定价权在业主一方,不管房地产税是多少,业主们都会将之转嫁到租金中去,最后由租房客“埋单”。
而租金是消费品价格,租客支出属于民生范畴,可乱不得!
肆
一项好的政策,应让乐观者前行,让悲观者心安。
房地产税的初心和立意,已从扭转市场乾坤变成兑现政治承诺,以及根据市场实际变化,甄别利弊,拿捏分寸,与市场和民生形成整体性、长期性的匹配。
它的推出,是“顺势”和“应道”,而非“救急”和“铲事”,应去除“苛”、“猛”、“巧”等戏码。
磨平梭角,方有始终。房地产税既非菩萨心肠,亦非雷霆手段。这只于无数人梦中出现过的大靴子,其高高举起,稳稳落下之意,已溢于言表。
你说,还有啥可担心的。
微信名:地产杂志
微信ID:dichanzazhi
《地产》杂志,中国房地产首席专业期刊。《地产》杂志官方微信,权威业内新闻发布平台,名家供稿、大行视点、引领趋势。给你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不一样的房地产新闻,尽在《地产》官微。
想了解更多?
赶紧扫码关注我们
lihuicong2005;frx9157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