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启示录——我们如何学习心学?

心学启示录——我们如何学习心学?_第1张图片

心学是什么?

要学习心学、研究心学,我们首先要明白心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心学本身的目标是什么?

心学是王阳明创立的,王阳明的人生追求,就是心学的目标。王阳明从小便立志做圣贤,所以心学是圣贤之学,心学是一门成为教人成为圣贤的学问。

圣贤是什么样的人呢?圣贤要做什么事情呢?

圣贤就是尧、舜、周公、孔子、孟子那样的人。在儒学体系中,被孔子认可赞同的人都可以算作圣贤。

圣贤要做的事情,就是《大学》阐述的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王阳明之后推崇心学的人,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也是非圣贤即枭雄。

这些人是因为本来就具备圣贤天资呢,还是由普通人而修心、学习、磨炼成为圣贤的?

这些人有人天赋异禀,如张居正、梁启超,有人天资中等,如曾国藩、稻盛和夫,有人戾气深重,如蒋介石,但是都砥砺修持而成就一番事业。

或许,也有很多人,学习心学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而没有建立惊天之功业。只是历史没有为他们留名罢了。

就我本人而言,自学习心学以来,在决策、做事、心性方面都有提升。因此,想要深入研习心学,探究心学之精髓,以利于自己,以利于大众。

至于成就功业,超凡入圣,非我等一心企盼而可以达到。希望我们可以不断改进自己,提升自己,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借用稻盛和夫的话就是:

>当有人问“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时,我毫不犹豫地、毫不夸耀地回答“是为了比出生时有一点点的进步,或者说是为了带着更美一点、更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所谓今生,是一个为了提高身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修炼灵魂而得到的场所。——《活法》

研究王阳明的心学,我们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王阳明说了什么?

这项工作,从王阳明的学生徐爱、薛侃、钱德洪就已经开始做,所以有了《传习录》这本记录王阳明学说的著作。之后又有很多王学后人考订校正,现代也有很多学者做了精细的考据工作。因此,在王阳明说了什么这个问题上,我们基本上可以找到满意的答案。因此,我在研习的工作中采用了张靖杰译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传习录(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作为研究文本。对于原文、注释和译文均采自该书。

第二,心学在现代语境下,应当如何解释,其概念、逻辑是指什么?

王阳明创立心学,以及向学生讲授答疑都是在明代中期的社会环境、文化习俗下对实际问题的解答。

现在的社会环境、文化习俗、道德法律等相对于明代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每个人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在现代语境下,重新理解心学的概念和逻辑。

第三,我们如何学习心学?

我们研究心学是为了学习心学,王阳明已经不能亲自教授我们,我们捧着500多年前的文本,如何自学?

因此,我们要研究王阳明是如何创立心学的,他的弟子们是如何学习心学的,他们的学习、修持方法是什么?

第四,我们如何应用心学?

在我看来,心学是一门具有实用价值的学问。我们如何把心学应用于生活中,面对具体的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心学的应用是我研究心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用好心学,提升自己。


研究心学要研究哪些内容?

王阳明心学的起点是《大学》,因此《大学问》和《王阳明大学傍释》是要研究的文本。

王阳明和他的弟子的问答和书信收录在《传习录》中,因此《传习录》是要研究的重点。

王阳明创立心学、应用心学、讲授心学是解开心学应用问题的钥匙。因此,王阳明的思想历程、人生历程也是需要研究的。


研究文本的说明

笔者研读之版本为《传习录(明隆庆六年初刻版)》,王阳明撰著,谢廷杰辑刊,张靖杰译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所有原文均采自该书。

参考注疏之书籍有陈荣捷先生所著之《传习录详注集评》,邓艾民先生所著之《传习录注疏》。

同时参阅了《王阳明全集》、《张居正直解四书》、《四书集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学启示录——我们如何学习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