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尊严的活着

如琢如磨

人活着,就是追求有尊严的生活方式,有选择的权利,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让我想起一种动物——猫,不藏匿食物,不以主人唯命是从,永远以一副淡然的姿态看着这个世界。




名家摘读




尊严


文/林怀民 图/美国插画师Pascal Campion

本文选自《跟云门去流浪》


剧团到莫斯科演出云门


演出前,我到剧场门口逛了一趟,看看是哪些人来看戏,看他们如何在大堂喝酒寒暄聊天。


我意识到我是来找那个人。


前年,《水月》开演前,我在戏院门口看到他。杨花如雪,他穿着浅棕色西装,蓝领带,细边眼镜,双手拉开一张纸,翻译告诉我,上面写的是:请给我钱,让我看云门。


苏联时代,俄国政府让全民可以免费或用很低的票价看到一流的芭蕾、戏剧,和交响乐的演出。经济开放后,物价飞涨,贫富悬殊,公教人员薪资没有合理的调整,中学教员月薪只有一两万卢布(1卢布等于1.3台币),《流浪》的门票最低五卢布,最高两千,伦敦来的男《天鹅湖》,门票卖到三千卢布。旧时代培植出来、有艺术教养的知识分子,如今买不起门票。翻译说,在戏院门口乞钱买票的人愈来愈多。


看过要钱买面包的乞丐,看过欧美大城戏院前,拿着如果你多一张票,请卖给我小牌子的人,从未见过乞钱买票的例子。


那位先生,没有讨好的笑容,没有不安,只是安静拿着纸张,站在杨花纷飞、人来人往的戏院前。


我感到一种震撼。


Richard,我们的制作经理李永昌,告诉我,有一年他随香港团队到了西伯利亚Krasnoyarsk,戏院大堂整排整排的落地长镜,Richard为华丽的装饰吃惊。戏院管理人员告诉他,镜子有实际功能:让观众整装。


大部分居民是工人,看戏的日子,带着礼服上班,穿着工厂制服到剧场,先进厕所换衣服,在大堂镜前整装,才端庄就座。


近几年,随着经济景况的改变,台北出租车司机加添不少知识分子。或经商失败,或被迫提前优退,或公司裁并被解雇,或者改行开车。他们穿着洁净,有的西装领带,有的听古典音乐,有的一口流利英文;说起自己的遭遇,极端平静,没有自怜,好像说别人的事。我遇到更多基层出身的司机,把车子打点得干干净净,还插了香水合,待客斯文有礼。


《流浪》第二场开演前,我想起杨花中那位渴望精神粮食、庄严乞票的先生,想起台北的朋友,想起尊严这两个字。



有尊严的活着_第1张图片

用有趣的方式传递文化

搜索“琢磨先生”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新浪微博:琢磨先生

微信号:琢磨先生/zhuomoweixin

投稿及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尊严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