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亚洲人 | 东亚病夫还是Nikita?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亚洲人 | 东亚病夫还是Nikita?_第1张图片

文/姜尚君(日报作者)

根据cultivation theory涵化理论,通过大量接受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表达出的信息,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将会不断向电视中所展现的贴近。 根据美国2014年的人口调查,在3.189亿美国人中,亚裔占到了5.6%,其中华裔有379万。他们与其他美国人呼吸着一样的空气,说着同样的语言, 可在大家所接触的美剧中,亚裔角色的比重却非常小。
从前,我们接触到的电视节目中所展现的亚洲人往往都只是泛泛带过抑或只有片面的描写。然而,随着亚洲国家的不断崛起以及亚裔的不断奋斗, 我们在美国主流媒体中也可以越来越多地看到“自己”的身影,并且角色描写也从以前一面之词的偏见,到现在有血有肉的展现。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直到如今,许多电视剧中亚裔角色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我们也知道,要改变这个现象,还有一条很长很艰辛的道路要走。

19世纪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亚洲人 | 东亚病夫还是Nikita?_第2张图片

在1848-1855年的加州淘金热中,越来越多的华人来到美国。这直接导致了储金量的缩小和竞争的加剧,随之本土主义团体开始进行反华运动。《1882排华法案》掀起了反华的高潮,华人被迫从白人社区撤离,唐人街由此形成。留居在美国的华人只能靠经营洗衣店、餐馆和杂货店等下层卑微的服务业为生。


在1895年电影诞生的同年,爱迪生公司便拍摄了无声喜剧短片 Chinese Laundry Scene《中国洗衣店场景》, 短片中的华人是由戴着面具的外国人饰演的,类似黑人由黑脸 (black face)的白人来饰演。在反华的热潮下,这部短片更加深了本土人对于华人的反感。
东亚人种被扭曲成邪恶残暴的入侵者,他们不会接受基督教基础上的伦理道德标准。若不限制华人移民,美国将“国不成国”。
在1930年,好莱坞把英国作家萨克斯罗默的小说 The Return of Dr. Fu Manchu《傅满州归来》搬上荧幕,片中的傅满洲是一个利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法术杀人的恶魔,企图征服全世界。这部片子是当时西方文化中“黄祸”的形象代表:瘦高,秃头(剃头留辫),面目阴暗狰狞,是凶恶和阴险的象征。他的故事后来被改编成漫画、电视等艺术形式,渐渐成为“黄祸”的标志。
这类反华的电影电视直到珍珠港事件后,中美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才告一段落。1943年Magnuson Act《麦诺森法案》废除了排华法案,每年允许105名华人入境移民限额。之后,日本人逐渐代替华人成为“黄祸”的靶子。

20世纪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亚洲人 | 东亚病夫还是Nikita?_第3张图片

在1960年代兴起的民权主义运动中,亚裔美国人并没有因此获得平等的政治和文化权利。70年代,随着李小龙的出现,《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以及《天下第一拳》等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中国男人的看法——他们不全是柔弱、留长辫子的形象。


可是,在打破华人刻板形象的同时,也建立了一种新的刻板形象:中国人=功夫。就算成龙在获得2000万美元的高薪片酬后,他在好莱坞电影中也只是一台很能打的机器,不会谈恋爱、不会照顾家庭,没有丰富的性格和立体的形象。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亚洲人 | 东亚病夫还是Nikita?_第4张图片

早在1994年,ABC便制作了一部关于韩裔美国人的情景喜剧:All-American Girl《地道美国女孩》。可是这部喜剧并没有获得观众的喜爱,收视率只有每周3百万人,一季便草草结束了。


评论家认为这部剧的编剧并不成功,也没有准确描述韩裔美国人的文化以及他们在美国的真实生活。然而,对于亚裔来说,这是第一次在电视中看到有这么一个与他们很像的家庭,所以也有亚裔将此收藏起来一遍遍反复观看。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亚洲人 | 东亚病夫还是Nikita?_第5张图片

从1999年起,亚太裔美国人媒体联盟(Asian Pacific American Media Coalition)每年都会向美国四大媒体 (FOX, NBC, CBS, ABC) 提出节目建议,希望可以增加亚裔美国人的代表,但是成效很缓慢。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亚洲人 | 东亚病夫还是Nikita?_第6张图片

21世纪

近些年来,许多的亚裔美国人通过Youtube等网上频道制作点击率很高的视频,给好莱坞和主流媒体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加上亚裔美国人口的剧增与其不可忽视的购买力的影响,制片人开始创作一些与亚裔更为贴近的电视节目。


根据Nielsen的调查,预计到2017年,亚裔美国人整体将会带来1万亿美元的消费。美国媒体由此看到了商机,相继制作了许多以亚裔美国人为主角的电视剧,比如在Fox和Hulu上播出的 The Mindy Project《明迪烦事多》,由Mindy Kaling主演,同时她也担任编剧。

还有广受追捧的Maggie Q,她在Nikita《尼基塔》完结后,紧接着又主演了在CBS播出的Stalker《跟踪者》。虽然她不是典型的亚洲人长相(她是五国混血),但这也可以看出亚裔角色在慢慢开始受到观众的喜爱。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亚洲人 | 东亚病夫还是Nikita?_第7张图片

终于在2015年,ABC推出了Fresh Off the Boat《初来乍到》,这是二十年来第一部关于亚裔美国人的电视剧。


这部电视剧根据台湾移民厨师Eddie Huang的童年经历改编而成,讲述的是在1995年,Eddie Huang一家从华盛顿特区唐人街搬到弗罗里达州奥兰多的故事。奥兰多是个白人城市,Eddie成为了学校的唯一一个华人学生,试图融入当地的学校生活却遇到了很多困难,被排斥在美国白种文化外。他们一起为着“美国梦”奋斗,但同时还要保持中国文化,确保家庭的完整。

这部剧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亚裔美国人不断奋斗的成果——它通过情景喜剧的形式,集中讨论了种族歧视的问题。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亚洲人 | 东亚病夫还是Nikita?_第8张图片

然而,根据Gay and Lesbian Alliance Against Defamation跟踪黄金时间种族及性别多样化的报告,在2014年,亚裔美国人角色占得比例却从6%掉到4%。Brooklyn Nine-Nine《神烦警探》这样以多样性著称的电视剧,其常规角色中却没有亚裔的存在。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亚洲人 | 东亚病夫还是Nikita?_第9张图片

就算像Modern Family《摩登家庭》和Trophy Wife《三妻喜事》这样描述亚裔孩子被美国白人家庭所收养的故事,讲述的也不完全是我们所想传达的内容。


然而,可喜的是,亚裔人在与美国主流媒体奋斗中的确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西方对中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此外,随着在国内海外电影的票房一再飙升,《变形金刚》、《阿凡达》等影片票房证明中国在渐渐取代日本成为好莱坞的最大海外票房市场,好莱坞也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
我们可以在越来越多的电影电视中看到中国元素甚至是中国演员,从《2012》中的诺亚方舟,到各路明星在好莱坞大片中出演角色,时代在改变。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很多中国元素却是与金钱挂钩的——我们看到的很多形象是以“土豪”的形式出现。华裔虽然以正面积极的形象逐渐出现在好莱坞的主流电影中,可是仍免不了俗套:“中国人都是大款”。
值得庆幸的是,剧中亚洲人的角色已不再像隐形人一样毫无记忆点,如《破产姐妹》中Matthew Moy马修·莫伊饰演的是韩国籍餐厅老板Han Lee(事实上他是一名祖籍广东的华裔)。剧中屡屡被吐槽的Han的憨厚形象被视为吉祥物般的存在。
与此同时,美国媒体也在为剧中Han的“刻板印象”打抱不平—— 正如一直以来亚裔在荧幕上的形象一样:“英文口音”、“矮”、“呆板”、“没有性生活”;与此同时,他们也指出CBS有种族歧视的现象。

发展到如今,在一步步的变化中,我们逐渐能看见美国影视圈中亚洲人的形象不再那么呆板,转而走上了“酷”的路线。在著名好莱坞动作片《速度与激情》中,韩就是一个义勇双全、技艺高超的车手,极富个人魅力;《青蜂侠》中周杰伦所饰演的男二加藤是能打能抗的重要人物,虽然形象依旧与李小龙很像。除了这些,医生、高级警官、CEO、经济学家,科学家等高智商角色也经常由亚洲面孔来担当。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亚洲人 | 东亚病夫还是Nikita?_第10张图片

香港《明报》曾经报道过,在美国,亚裔永远都是外国人,不能融入社会。亚裔讲英语时多带口音,会因此成为笑柄;再者,亚裔美国人在电影电视剧中的职业总是有着万年不变的规律:韩国人卖杂货,日本人做生意,印度人开的士,此外还有餐厅服务员、武术教练、洗衣店工人等等,这些形象扭曲了亚裔人在美国从事多种行业的事实;最后,文章提到亚裔永远是白人的配角,亚裔绝少当主角领导白人。


可是要知道,现在谷歌的CEO是一个印度人。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他们都在追求着自己的美国梦,在改变白人统治的世界。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亚洲人 | 东亚病夫还是Nikita?_第11张图片

Bela Bajaria,环球电视执行副总裁,好莱坞电视演播室第一位印度籍美国女主管,曾说过:“Every single day we’re trying to explore different characters and viewpoints, and we see shows doing well with diverse characters.”

每一天,我们都在寻求新的角色与新的视角,我们会看到有着多样角色的电视剧做得相当的好。

正在美国奋斗的你,也许曾经遇到了很多困难,可是情况在慢慢变好。越来越多的亚裔角色在主流媒体的出现,使得美国人渐渐改变了他们对于亚裔和中国留学生的刻板印象。我们的故事不断被搬上舞台,邀请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来了解亚洲文化。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亚洲人 | 东亚病夫还是Nikita?_第12张图片

Fresh off the boat《初来乍到》已经续播到了第二季,继续向美国观众讲述华裔美国人来到美国南部,努力生存,尝试融入美国社会的故事。尽管过程很辛苦,成果很缓慢,但是我们在向正确的方向走着。


“Change will come slower than we want it, but we’re definitely moving in the right direction.”
1. http://www.nielsen.com/us/en/insights/reports/2013/significant-sophisticated-and-savvy-the- asian-american-consumer-report-2013.html 2. http://www.glaad.org/files/GLAAD-2014-WWAT.pdf 3. http://www.usnews.com/news/articles/2015/01/30/fresh-off-the-boat-signals-a-new-era-for-asian-americans?int=a14709&int=a21a09&int=a2ab09

编辑/刘珈含([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12月2日,洛杉矶发生枪击案,随后案件很快证明与ISIS有关。美国还会安全吗?遭遇恐怖袭击怎么办?

回复“袭击”查看日报推出的一系列相关文章。

很久很久以前,在美国最有名的中国人不是姚明,不是李小龙,而是一个叫“傅满洲”的虚构人物。

回复“傅满洲给你看一篇文章。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亚洲人 | 东亚病夫还是Nikita?_第13张图片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亚洲人 | 东亚病夫还是Nikita?_第1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亚洲人 | 东亚病夫还是Nik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