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香港十大知名设计师餐厅集合
在香港,如果要说最喜欢的设计师
那一定是心目中的女神——Joyce Wang
她自己创立工作的时间其实不算太长
从2010年至今,短短七年的时间
她的设计风格就成为了业界的风向标
饱含戏剧感的建筑风格,从电影场景中摘取灵感
赋予每一个空间有趣的设计情节
MOTT32「卅二公馆」
全球最佳室内设计大奖冠军
MOTT32「卅二公馆」,是店名,也是纽约第一家中式便利店开设的地方—纽约毛街32号,以地道的广东菜著称,其设计风格也是餐饮类商业空间中最为独特的表达。
设计讲究,菜品亦是如此,用广东最为传统的烹饪手艺,来制作菜肴。每一口都有满满的珍品感,因为很少有餐厅能如此注重美食本身。
而处理这类空间,最难的点则是中西两种设计方式的再融合,既不那个脱离了含蓄的东方美,西式的线条感在空间中,也当也所体现。
精致的另类表达,原来古典的中国式屏风,还能跟质地粗糙的铁链元素,出现在同一空间之中。
Rhoda restaurant
餐厅的厨房也能设计成开放式
△地址:香港干诺道西180号阿普顿街1A号地下
因为食材的不固定性,大厨会利用木炭现场制作美食,每次都会有新的惊喜,来这吃饭基本上都很难遇到重复的食物。而更值得一说的还有它独特商业模式下的空间应用。
大家都知道,Joyce Wang的作品中经常会有不同参照物的出现,而这次设计的灵感来源则是厨师Nathan 最爱的古董车。
材质铜,商业空间设计的新模板。无论是嵌入在墙壁之中,或是灯饰的组合拼接,铜质灯饰的搭配,均能加强空间的装饰感。
AMMO Restaurant
摩天大楼中的军火库
这也是Joyce Wang设计的一家餐厅,从让-吕克·戈达尔的经典科幻电影《阿尔伐城》中汲取灵感,大量运用铜作为空间主要材料。
用子弹头和铜枝管组合而成的墙体,成为了用餐区最耀眼的存在。这被称为最大胆的墙面设计。
把餐厅当成军火库来设计,特别设计的旋转铜梯大大提高了空间的整体气质。盘旋而下的楼梯与灯饰的结合,成为了空间中新亮点。
印章店里的爱情故事
这是位于香港上环的一家神秘餐厅,入口位置较偏,但内部的空间设计手法却是上乘之作,门口“明记印鉴”的招牌加上满墙的印章,周围的场景也丝毫无法跟餐厅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由NC Design & Architecture设计完成的少女风餐厅,只有准确找到暗号,餐厅的入口大门才会打开。
内部共分为两大功能区,分别用不同的色系予以区分。吧台以深绿色为主,而同一侧的用餐区则使用更鲜艳的桃红色。
浪漫的设计格调,让我不止一次以为这是一家法式餐厅,但其实它是一家以亚洲街头小食为主的亚系餐厅,再搭配些常规的主食,这儿的海南鸡饭、咖喱包最是好吃。
奢侈风的休闲表达
把餐厅设计出艺术廊的调调,不是传统的奢侈风,让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得到呈现,这是Ilse Crawford一直在追求的设计目标。
在同一个餐厅空间中,将每个用餐区设计出不同的设计风格。大堂、包厢每个都有自身的特色。
Porterhouse
层高6米的牛排店,高级灰很高级
在香港最繁华的兰桂坊加州大厦7楼,设计团队Kokaistudios利用层高6米的优势,将一家牛排餐厅设计出与众不同的轻奢感。
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平面布局上,Kokaistudios将天花板做了重点设计,三维镜面天花板、古铜兼灰色的木制家具,这些细节把就餐区域衬托的更加动感和活力。
光环加身的法式餐厅,全店只有26个座位,但从2013-2016年连续四年获得米其林一星殊荣,女老板Vicky Lau还曾获得2015亚洲最佳女厨师的称号。
美食配美妆,设计工作室JA / Bespoke Architecture选择了娇嫩的粉色来作为空间的主色调,将浪漫的用餐方式呈现在设计之中。
局部背景墙再搭配上青翠的绿色,并将墙角的边缘用黄铜包裹,恍恍惚惚有几分热带雨林的清新感。
因为空间的局限性,除了单排的用餐区,在过道中还增加了这类弧形沙发的设计,让整体的面积得到一个最优的利用。
FUMI 餐厅
日式禅宗花园的哲学气质
FUMI时尚而精致的室内设计,集结了日本传统工艺和当代设计的精华。设计师以经典的竹制屏风将VIP贵宾室及主餐区分隔开来,其他餐桌则以由日本制造的和纸板作间隔。餐厅的另一边是传统的寿司吧座,新鲜的海鲜将整齐地排列在客人面前,让他们一目了然。
FUMI位于六楼,设计师将其阳台打造成一个日式禅宗花园,苔藓覆盖的圆顶,配合鹅卵石和巨石,将富日式风格的氛围以不同的工艺创作,由室内伸延至室外,整间餐厅的设计一脉相承。
Operetta restaurant
美观度与实用性兼顾的餐厅设计
MaS Studio是一间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室内设计公司。这家Operetta餐厅便是他们的作品之一,而如何能兼顾美观度的同时又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舒适感,这是他们的追求目标。
靠谱的硬装是前提,但更值得关注还有室内软装的搭配,从吊顶的灯光设计到餐桌、餐椅的搭配,都毫无疑问对客人的舒适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餐厅与艺术馆结合的新商业模式
把艺术馆当成一家餐厅来运营。艺术家Bibo开辟了新玩法,将知名街头艺术家的作品作为店内的装饰,还能在这儿吃到米其林级别的法式大餐。
而它内部的整体设计由Substance团队设计完成,令人印象深刻的泼墨设计和墙壁上的涂鸦,打破了法式餐厅的固有印象。
本文由兰桂坊香港经由授权转载,转载自公众号环球观筑,作者JOO。部分内容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