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念与当下的词义辨析

选择最恰当的语言最大限度的逼近真实。现在来比较一下当念与当下这两个词。当下是向外在延伸的,是涵盖了一切外物的,这是一个宽泛的词。当念是向内聚焦的,是直接指向自己的这一个念头的。说当下的时候你感受到的是此时此刻的全部存在,而说当念的时候你感受到的则是自己的这一个念头。越宽泛的便越难以把握。能不能解脱跟火力是否集中关系甚大。要不断缩小目标,缩到无可再缩。千万不要贪大求全,别人说你是小乘,那就甘于小乘,让别人大乘去吧,你的目标超过了你的能力,那就是野心,那就难免悲剧。

我生于这样一个小时代,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极其有限,经典上的菩萨的所作所为我是完全不可企及的,所以我的目标就很小,就是个人的解脱,就是自己超越生死轮回。也没打算成为佛学家,一生只恪守一招一式,没打算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不想为了普度众生而多学一些,只想度脱自己。能不能影响别人,多大程度影响别人,全凭缘分。总之我不会为了众生而把自己搭进去。所以我对儒家也没什么兴趣,我一大把年纪都没有成家立业,儒家经典翻起来都惭愧,怎么会去弘扬呢?这就是命运。我就接受了这样的命运。致力于个人的解脱之道就成了我今生的正业。

那就要精益求精,就要字斟句酌。当念这个词就是要比当下更加精准,效力远远大于当下这个词。那就用当念替代当下,不要再提当下了,只说当念。就把观察力集中在当前一念而不是任何外在。不要多管闲事,管住当前一念就是解脱的关键。一个人不能在当念之中获得解脱,那该去哪里寻找解脱呢?当念就具足解脱的一切条件,当念不能解脱,不管怎样努力,都是转入下一个再下一个念头,如此而已,最后的解脱一定是在当前这一念中发生的。一个人心中疑惑重重,不能从当念中获得解脱,就是因为他沉思得还不够,所以他就会被念头编织出的问题给迷惑。

没有十年二十年不间断的对生命的沉思是难以通透的。你看禅宗公案,那些被祖师三言两语就开悟的人,有谁没有经历过长久的沉思?我说当念解脱,那就是当念解脱,有什么透不过去的呢?如果还有疑惑萦绕于心,那就说明你下的功夫还不够。过程是无法省略的,前人都走了那么多辛苦路,你想一步都不走,听一听看一看就悟透?一个人的内心不经过长久的磨炼,再玄妙的道理也无法让他解脱。

翻开古书看看前人参悟是何等辛苦,你用不着为古人唏嘘,因为你自己如果要参悟,古人的辛苦你一点也免不了。不要认为自己很聪明,一看就懂,那都是表面上的,完全不顶用。要真正悟入这个境界至于不动摇的地步,那绝非轻而易举的事情。一句下来不得力,回去再坐十年冷板凳。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念与当下的词义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