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咨询后我懂得的几个道理

做咨询后我懂得的几个道理_第1张图片
睡个好觉真的很重要


笔挺的西装,硬质的皮包,一米八的个头,最好还有一头金发,出门就坐头等舱。忙到没时间睡觉,钱多的不知道怎么花才好。似乎这是对于“咨询师”最贴切的想象。

其实,这都是咨询公司刻意营造的假象。

1.欣喜、落魄与惊慌

那还是我刚通过层层面试,加入我第一个东家:ThoughtWorks的日子。能通过五轮面试,加入这样一家在软件咨询领域领袖全球的企业,并不是我当时自学了金字塔式的思维方式,也不是我天生具备领袖气质。而是由于我从6岁起学着敲代码一直敲到了26岁。当然,也或许是因为最后一轮面试时,考官让用一句话概况讲述此刻的心情,而我为了破局,机智的唱了一首完整的歌曲。

做咨询后我懂得的几个道理_第2张图片
当年的ThoughtWorks

当初进入这样一家高逼格、快交互的外企,我是满脸蒙逼的。刚去的几个月只记得有数不尽的零食可以吃,每天除了编编不太多的代码,其他时间闲淡到不行,好像就要躺着登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了。

故事当然不会就这样结束。风和日丽的一天,中国区经理就那么走在我们项目组身前,问我们有没有兴趣去去上海,华为研发中心,做一个C语言敏捷化迭代的咨询项目。我们项目组7个人是同一批进入公司,并没有谁有过咨询项目经验,更别提,一直用.net的我并不懂C语言怎么用。

我提前3天到了上海,两天半没合眼学习C语言,又大字朝天睡了半天,就直接去华为给客户讲基于C语言架构的迭代式开发(就是软件更新中的从需求设计到版本更新,建立全流程的节奏与规划,当年还并没有很多人提)。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天感觉自己讲的还不错,因为无论哪种编码的底层逻辑与开发方式都大致相同。然后,然后没两天我就被赶回北京了。

2.观察、反思与破局

做咨询后我懂得的几个道理_第3张图片
看这PPT,我都不好意思说我是咨询师

这里有必要科普一下咨询师装逼的四种形式: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咨询(提供10%左右的改进),已经撑起半边天的培训(批量式说教),国外较流行的教练(1V1说教),以及更坚持建构主义的引导(咨询与培训的2.0)。

在那次失败的咨询后我很长时间没再提请过项目申请,专注于观察成熟咨询师的方法与咨询轨迹,但每个咨询师都各自有不同的套路,有的精于逻辑,有的擅长装逼,还有的人脉较广,所以怎么讲都不会被客户瞧不起。所以在这条路上并没有一个教科书式的人物可以学习,也只能不断反思自己的长项,在脑海中模拟。

而上一次的咨询失败,首先是由于我与客户的疏离。他不知道我为什么要他这样做,我说了他也不会听。其次是提前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咨询逻辑,抓不到重点,就如瞎子摸象,似乎一步一脚印,但其实步步乱撞。第三,我太过含蓄。而咨询师不可以含蓄。客户不会说,但心里其实想要一个透明的进展,一个随时掌握进度的钥匙。

我当时还不知道自己是在摸索引导式咨询的方法,只是明确知道我需要客户与我同行。为此想到了三点办法:第一,设定清晰的咨询目标,而这个目标是大家达成共识的,明确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第二,充分卷入甲方的相关人员,共建一个结果输出;第三,不断的反馈和透明进展,让甲方取得信心。

寥寥数字,又何止于方法论洞见与察言观色那么简单而已。期间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打磨与思索,与从羞涩小生到时刻镇定有序的快速革新。从不会有人能教你,因为这些本就是无可言说的东西。而其中,更需要不断推翻自己的勇气。

3.像毒品一样的行当

如今,早已离开ThoughtWorks多年,期间在腾讯呆了几年,从观察腾讯做产品的思路中思索出属于自己的极速研发模型,又去创办一家小咨询公司也已三年之久。一路走来,有时想想最初对咨询的幻想,只觉得这个行业很多时候都会被人误读。好像凭借一股子装逼的气息就可以占领全世界一样。但企业管理者,一个比一个精,装逼又能骗得了谁呢?不过是比别人少睡觉,多思考,盯着PPT畅想出一切有关那个行业的可能性,稍有漏洞,shift+Del。

前些天面试了一个小伙子,本科985,英国硕士,意气风发的要做咨询师。满目精光,说自己在几万人的讲堂有过演讲。我看出了他的逻辑不足,凭着一股子想装逼的冲劲来这个行业也难以持久,便叫他先回去,等面试结果。

过了没几天,他就打电话到了前台,前台告诉我那小伙子听起来异常的悲愤,并询问我究竟出于何种目的,没有给他一份应有的Offer。

在这一行十数年之久,见过了太多这样一招不慎踏入这个职业的青年人,由于对这个行业理解的错误与年轻的躁狂,并无法在强压下不断且永久性的提升自己,在一家不大不小的咨询公司空耗时光。总有人感觉,见多了大世面与社会名流,自己自然会学到很多东西。殊不知,接触他们并不会让你提升什么,能让你提升的只有你自己。

而提升自己,在哪里都一样。

做咨询后我懂得的几个道理_第4张图片
思索,才有了自我革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咨询后我懂得的几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