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迭代器从map或vector中删除元素

std:map的迭代器:删除时只影响当前元素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std::map m;

int main()
{
	m[1] = 10;
	m[2] = 100;
	m[3] = 1000;

	std::map::iterator it;
	std::map::iterator itt;

	printf("1 m.len = %d\n", m.size());
	for (it = m.begin(); it != m.end();)
	{
		if (it->second == 100)
		{
			/////标准写法/////
			m.erase(it++);
			
			/////等效写法/////
			// itt = it;
			// it++;
			// m.erase(itt);
			
			/////错误写法/////
			// itt = it;
			// m.erase(itt);
			// it++;
		}
		else
		{
			it++;
		}
	}
	printf("2 m.len = %d\n", m.size());
	return 0;
}

【原因分析】
it++的操作可拆分为三个步骤:

  1. 首先把 it 备份一下。
  2. 把 it 加上1。
  3. 返回第一步备份的 it 。

所以标准写法中执行m.erase(it++);语句,在执行erase之前,it 已经被加1了。erase会使得以前那个未被加一的 it 失效,而加了一之后的新的 it 是有效的。

等效写法将标准写法进行了拆分。

m.erase(it); // erase以后,it 已经失效,不能再用 it++;
那么erase操作直接让 it 失效,对失效的 it 进行 ++ 操作也是失效的。

std::vector的迭代器,删除时自动返回下一个元素的位置,所以erase时要取出返回值。
#include 

std::vector m;

int main()
{
	m.push_back(10);
	m.push_back(100);
	m.push_back(1000);

	std::vector::iterator it;
	std::vector::iterator itt;

	printf("1 m.len = %d\n", m.size());
	for (it = m.begin(); it != m.end();)
	{
		printf("==> %d\n", *it);
		if (*it == 100)
		{
			it = m.erase(it);
			/////写成下面这样,效果也一样/////
			// it = m.erase(it++);
		}
		else
		{
			it++;
		}
	}
	printf("2 m.len = %d\n", m.size());
	return 0;
}

你可能感兴趣的:(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