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默认无限使用服务器内存,为防止极端情况下导致系统内存耗尽,建议所有的Redis进程都要配置maxmemory。
Redis的内存回收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Redis所有的键都可以设置过期属性,内部保存在过期字典中。由于进程内保存大量的键,维护每个键精准的过期删除机制会导致消耗大量的CPU,对于单线程的Redis来说成本过高,因此Redis采用惰性删除和定时任务删除机制实现过期键的内存回收。
1.惰性删除:
惰性删除用于当客户端读取带有超时属性的键时,如果已经超过键设置的过期时间,会执行删除操作并返回空,这种策略是出于节省CPU成本考虑,不需要单独维护TTL链表来处理过期键的删除。但是单独用这种方式存在内存泄露的问题,当过期键一直没有访问将无法得到及时删除,从而导致内存不能及时释放。正因为如此,Redis还提供另一种定时任务删除机制作为惰性删除的补充。
2.定时任务删除:
Redis内部维护一个定时任务,默认每秒运行10次(通过配置hz控制)。定时任务中删除过期键逻辑采用了自适应算法,根据键的过期比例、使用快慢两种速率模式回收键,大概过程如下
同时,为了保证过期扫描不会出现循环过度,导致线程卡死现象,算法还增加了扫描时间的上限,默认不会超过 25ms。
设想一个大型的 Redis 实例中所有的 key 在同一时间过期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毫无疑问,Redis 会持续扫描过期字典 (循环多次),直到过期字典中过期的 key 变得稀疏,才会停止 (循环次数明显下降)。这就会导致线上读写请求出现明显的卡顿现象。导致这种卡顿的另外一种原因是内存管理器需要频繁回收内存页,这也会产生一定的 CPU 消耗。
当客户端请求到来时,服务器如果正好进入过期扫描状态,客户端的请求将会等待至少 25ms 后才会进行处理,如果客户端将超时时间设置的比较短,比如 10ms,那么就会出现大量的链接因为超时而关闭,业务端就会出现很多异常。而且这时你还无法从 Redis 的 slowlog 中看到慢查询记录,因为慢查询指的是逻辑处理过程慢,不包含等待时间。
所以业务开发人员一定要注意过期时间,如果有大批量的 key 过期,要给过期时间设置一个随机范围,而不宜全部在同一时间过期,分散过期处理的压力。
二、内存溢出控制策略
当Redis所用内存达到maxmemory上限时会触发相应的溢出控制策略。具体策略受 maxmemory-policy 参数控制(不控制的话,当内存达到最大物理内存就会出现内存交换),Redis支持8种策略(后两种4.0以上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后两者淘汰策略在redis4.0及以上版本才提供。Redis4.0提供了LFU算法还可以通过object命令获取某个key 的访问频次
object freq key
基于LFU机制,用户可以使用 scan + object freq 来发现热点key
三、redis4.0之lazyfree
unlink
删除指令 del 会直接释放对象的内存,大部分情况下,这个指令非常快,没有明显延迟。不过如果删除的 key是一个非常大的对象,比如一个包含了千万元素的 hash,那么删除操作就会导致单线程卡顿。
Redis 为了解决这个卡顿问题,在 4.0 版本引入了 unlink 指令,它能对删除操作进行懒处理,丢给后台线程来异步回收内存。
unlink key [key ...]
flushdb/flushall
Redis 提供了 flushdb 和 flushall 指令,用来清空数据库,这也是极其缓慢的操作。flushdb/flushall在redis-4.0中新引入了选项,可以指定是否使用Lazyfree的方式来清空整个内存。
> flushall async
OK
Rename
执行 rename oldkey newkey时,如果newkey已经存在,redis会先删除,这也会引发上面提到的删除大key问题,如果想让redis在这种场景下也使用lazyfree的方式来删除,可以在控制台上打开如下配置:
lazyfree-lazy-server-del yes/no
其他场景
key 的过期、LRU 淘汰及从库全量同步时接受完 rdb 文件后会立即进行的 flush 操作,Redis4.0 为这些删除点也带来了异步 删除机制,打开这些点需要额外的配置选项。
四 、AOF RDB 和复制功能对过期键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