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Julia的声声慢

    答应点评诗友@Julia的这首《声声慢 . 相思》,弄得这两天很纠结,我不会写诗填词,哪有什么点评的能力?但我反复地品味,一次一次被感动。从今往后,这首词在我脑海中就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样能脱口而出,成为没有流传的经典了。

     以前电视里有个勉强识字的村妇,抽空便捧着一本《红楼梦》读,读到伤心处泪流满面、嚎啕大哭,引起村民围观,不是俨然一景吗?

    所以壮胆,来表达一个理科男对这首词的理解。

    初读之下,这首《声声慢》词句雅丽,平仄合体,典出随心,意蕴深长。

    上阙写相识、相爱、相守,下阙写分离、相思、期盼。全诗一气呵成,情感表达充沛而饱满。


声声慢 . 相思

        By Julia


云愁旧里,风诉流觞,惹得几度思量。

十里春风不及、语燕成双。

纵使衣宽形瘦,惹闲人,蜚短流长。

且不信,爱终如潮水,各自成霜。


誓把春心抛寄,越重洋,红豆结子他乡。

解语章台前事 、不必慌张。

又劳鱼传锦字,待归来,雁过几行?

凭栏处,歇凌波微步,不过横塘。


  全诗用韵娴熟自不必说,单从用典就知其深。题为"相思",自然地联想旧里、红豆、鱼传锦字、归雁、章台旧事这些意像,云愁、风诉、思量等都是古意盎然的词藻,十里春风,不如君来,语燕成双,人何以堪,其意境反复渲染。忽然美好为流言所伤,满腹相思只能寄望于心底的相知。相逢应叹红尘远,忍看繁花渐成霜,衣带渐宽也不悔,管他蜚短与流长。抛寄春心,还要用一“誓”字,他乡红豆,可知其深?既是沉沉相思藏于心底,便有章台柳词的巧合姻缘、鱼传锦字的意外惊喜,纵然望断归雁不见君,总能守住相思不慌张。远远望见碧波之上,君如仙子踏浪而来,只是横塘难渡,诗人只在梦中的莫愁湖边,凭栏相望。

    十里春风、衣宽形瘦、蜚短流长、各自成霜、红豆结子、章台前事 、鱼传锦字、凌波微步,这些借典贴切而有新意。有些词虽称不上典,但有来历有出处,读上去就觉得有古韵,如旧里、流觞、思量、语燕、解语、慌张、横塘等,作者信手拈来,古文国学功底可见一斑。

  再说两个细节:

    其一,“誓把春心抛寄”这种句式是典型的词曲句式,极富乐感,红楼梦、西厢记中多有用到。尤其是这“誓”字,初读时很奇怪,以为应是“暂”、“莫”、“悔”、“却”、“忍”之类,因为“誓”一般是指自己,上下文意思不通呀?

    细读之下才懂得,诗人故意反用,站在对方立场,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离去的理解和欣赏,不愿我成为他的负担,不愿爱情成为他的桎梏,不愿他成为爱情的奴隶。这样再回头去理解上下文旧里的云愁、风里的流觞、不必慌张、又劳......,就连句尾的横塘,不再是难渡而过不去的横塘,而是“不过一弯小小的横着的池塘而已!”诗人是自由而独立的,善感而不多愁的。

    其二,“不必慌张”。我们非常有幸,看到了作者的1-2-3-4稿。(这时我想,要是能读到李清照的那首寻寻觅觅声声慢的1-2-3-4稿该多好啊!)。诗人前面几次用到了“不许慌张”,其实二者各有意趣。你问二者的区别?来来来,这样体会,闭起眼睛,摇着头慢慢念叨:“不必慌张”。再睁眼,微微扬起下巴,有顿挫感地说:“不许慌张”。哦!原来“不必慌张”是说给自己,表明自己的自信,这才有他乡结子的红豆。而“不许慌张”是要求——他。尽管“不许慌张”在语言的丰满生动上更胜一筹,但作者不以词害意。哪怕是爱人面前撒娇嗔爱的鼓励,诗人也不愿意,仍然恪守对他的尊重,对他的独立的尊重。

    其实,这才是诗眼啊!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懂得末句的高潮:纵使天远海阔,在作者眼里只是一弯窄窄的横塘,尽管有凌波特技在身,作者仍然歇住脚步。不过横塘,不是不能过,而是不肯过。

    这样再看这首《声声慢》,名义上写相思,其实是写爱,诗人爱的那么深沉、那么忘我,爱的那么高傲而矜持,也爱的那么任性而决绝。

    我动心时,与你语燕呢喃,双栖双飞;

    你不直言,宁可栏杆拍遍,不过横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评Julia的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