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对话

(背景:第二期少年微演讲)

上一期的演讲,谁的发言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反正我对赵楚熙学姐,瞬间路转粉。先是怼校长“你怎么知道是欲望而不是饭量”,再怼同学“唉,那谁,你自己都看漫画,打排位,你有什么资格站在这里给我们讲拒绝抖音?”大家听了特别过瘾,对吧?(观察观众反应)

(回答是“对”)刚开始我也是跟你们一样的感觉,觉得学姐说得特别有道理。可是后来,老师告诉我:学姐其实并没有用说理的方式去辨析问题,而是通过暴力的语言方式煽动情绪

暴力的语言方式来,划重点,什么是暴力的语言方式?

暴力我们很容易理解,(举起拳头),这是暴力,对吧?可是说话、语言,这是在沟通和交流啊,怎么会将暴力跟语言联系在一起?而且学姐也没有在台上骂人,凭什么说她是通过暴力的语言方式煽动情绪?

嗯,我们还是先举个例子:

关于是否废除死刑,网上有很多争论。我们分别来看一看:

主张保留死刑的网民发言:“像你这种主张废除死刑的家伙,我只能称你为禽兽。你已经在违背你的道德,真不知道你学的是什么。假如有人杀了你的妻子,你还会主张废除死刑吗?你的文字再好,相信有很多的读者已经认清了你。”

主张废除死刑的网民反驳:“上面这位,看来智力与情感有双重问题,根本不懂得如何辩论,只会情感宣泄式的喊口号。动不动就是‘如果他们杀了你的妻子之后,你会怎么样’之类的无理假设。这种网络愤青只能显示自己的无知——但愿下次被车撞死的就是你。”

发现了没有?

他们双方虽然立场不一致,但是语言方式高度一致。都是在攻击对方的人:一个说对方是禽兽,另一个说希望对方被车撞死。但是对观点本身,并没有进行论证、分析,只是宣泄、煽动情绪而已。这,就是暴力的语言方式的一种——人 身 攻 击 !

回到开头的例子,为什么说学姐其实也是在进行人身攻击?因为当你说“你有什么资格说拒绝抖音”的时候,你的矛头是针对观点还是针对人的?对吧?学姐?我不是在攻击你哈,我是想把这里面的逻辑梳理清楚。

其实我们身边针对人身进行攻击的语言太常见了。例如:

A:“小明昨天羽毛球比赛输了,不知道为什么很生气,把球拍都给摔断了。”

B:“那根本不算啥,他本来就是一个输不起的人嘛。”

A:“小明最近不知道怎么搞的?昨天居然又迟到了。”

B:“唉,他就是喜欢迟到。”

A:“小明别乱扔垃圾啊。”

B:“切~你不也乱扔过垃圾?你有什么资格说我?”

这些语言方式是不是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请记住,这,都是人身攻击,而不是说理。

再让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用说理的方法来说服他人。

记得有一节数学课,有一道题目出现了问题。于是,课堂热闹起来了: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居然互相吵了起来:“那谁,你数学都不及格,还好意思说你是对的?”大家吵成一团,问题却还是没有解决。

最后,数学老师让同学们安静下来,她有秩序的让举手的同学说明观点,再有条有理的询问大家对观点的反驳和解释,就这样一点点,一步步,终于,我们达成了共识,大家不由自主鼓起掌来。

针对观点本身进行辨析,这就是说理的方式。

如果说,暴力的语言方式是攥紧的拳头,那么说理的方式就是摊开的手掌,让我们细细辨析掌心的纹路,向他人叙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才会真正的解决问题。

最后,我再来讲个故事:

太阳和寒风进行了一场比赛,看谁能让人脱下外套。寒风吹得越凶,那个人就把外套裹得越紧。

然后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洒在行人身上,行人自然就把外套脱了下来。

愿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多一些温和的理性交流,少一点人身攻击及语言暴力。谢谢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亮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