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端框架介绍
老牌
jquery -> 更简单的方式去操作 dom 对象(标签对象)
extjs -> 更适合做后台管理系统
easyui -> 模仿了 extjs 免费
新式
vue 国内开源的js框架
argularjs 国外js框架
他们都提倡前后台分离,下面是对前后台分离的解释:
传统的后台开发人员,需要做一下步骤:
controller -> jsp, service, dao -> 页面展示部分,需要用jsp等技 术负责数据展示
前后台分离之后,后台开发人员,需要做一下步骤:
service, dao -> 负责准备模型数据即可
前台开发人员,负责页面之间的跳转、从后台获取模型数据,展示数据
2.VUE
Vue.js(读音 /vjuː/, 类似于 view) 是一套构建用户界面的渐进式框架,它只关注视图层, 采用自底向上增量开发的设计,它的目标是通过尽可能简单的 API 实现响应的数据绑定和组合的视图组件。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
vue是一套构建用户界面的框架。在我看来,渐进式代表的含义是:主张最少。每个框架都不可避免会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从而会对使用者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就是主张,主张有强有弱,它的强势程度会影响在业务开发中的使用方式。简单说就是对于vue中你不熟悉不太把握的模块或者功能,你可以不用它,或者你可以用你熟悉有把握的技术进行代替 。这样子看来是不是感觉很友好,相对于其他框架硬要求很少了,你可以逐渐性的使用框架。
3.使用
- 引入vue.js,可以去网上下载,也可以把内容复制到本地的js文件中
- 创建Vue对象
var vue = new Vue({
el: 视图对应的标签
data: 模型数据
methods:{
方法1:function(){},
方法2:funciton(){},
...
}
});
- 展示模型数据
两标签之间的普通文字,要从模型中获取数据,语法使用 {{模型数据的名称}}
标签的属性需要从模型中获取值:v-bind:属性名 (v-bind 绑定指令),也可以被简化为 :属性名
例子如下,绑定图片属性,获得图片地址:
姓名:{{name}}, 年龄: {{age}}, 图片 {{photo}}
vue的一些常用指令
- v-for 用来遍历一个集合
v-for="(临时变量名,下标变量) in 集合名" 其中下标变量从0开始
- v-if
用来进行条件判断,当条件成立,才会渲染视图,如果条件不成立,不会生成html代码
例子如下,因为hasError后面是false,所以不会输出用户名不正确这一行字:
用户名不正确
- v-show
用来进行条件判断,当条件成立(true),把此标签显示出来,如果条件不成立(false),会把此标签隐藏起来
如:v-show="hasError" , hasError:false,所以会把此标签隐藏起来
注:这和 v-if 虽然都是可以判断之后让某些东西不显现,但是它们两个还是有 不同之处,v-if 只要不满足条件就不会生成 html 代码,而 v-show 则是生成了 html 代码,只是隐藏了而已。
- 事件处理
传统方式处理事件,事件名称="函数()" ,如以下
vue 来处理事件 格式:v-on:事件名称 ="方法名",也可以被简化为 @事件名称 ="方法名", 事件名称前不需要再加on了,加v-on,如以下
如果方法有参数的话就在方法名后面加上括号里面写上参数,如 ,没有参数就直接写方法名
- 双向绑定 v-model
v-bind 模型数据发生了改变,视图也会重新渲染,模型会影响视图,而反之不行
v-model, 不仅是数据改变影响视图,而且视图改变也会影响数据,尤其配合表单使用
代码演示
1、v-bind和语法使用 {{模型数据的名称}}的使用
Document
姓名:{{name}}, 年龄: {{age}}, 图片 {{photo}}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