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表的应用

顺序表的应用

Time Limit: 1000 ms Memory Limit: 65536 KiB

Submit Statistic Discuss

Problem Description

在长度为n(n<1000)的顺序表中可能存在着一些值相同的“多余”数据元素(类型为整型),编写一个程序将“多余”的数据元素从顺序表中删除,使该表由一个“非纯表”(值相同的元素在表中可能有多个)变成一个“纯表”(值相同的元素在表中只能有一个)。

Input

第一行输入表的长度n;
第二行依次输入顺序表初始存放的n个元素值。

Output

第一行输出完成多余元素删除以后顺序表的元素个数;
第二行依次输出完成删除后的顺序表元素。

Sample Input

12
5 2 5 3 3 4 2 5 7 5 4 3

Sample Output

5
5 2 3 4 7

Hint

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辅助存储空间。


//实参为地址&或者为指针,则形参都要用指针接收。
//如果你使用的变量x是个结构体,应该用.访问其成员,如:x.num
//如果你使用的变量x是个结构体指针,应该用->访问其成员,如:x->num
//如果当前变量x是个结构体而你却使用了x->num的方式访问,就会出现上面的报错。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
    int length;
    int listsize;
}Sqlist;
 int initlist_Sq(Sqlist *L,int maxsize)
{
    L->elem=(Elemtype*)malloc(sizeof(Elemtype)*maxsize);
    if(NULL == L->elem)
        return -1;
        else
            {
                L->length=0;
                L->listsize=maxsize;
            }
            return 0;
}
void creat(Sqlist *L,int n)
{
    int i;
    for(i=0;i>L->elem[i];
    }
    L->length=n;
}
void printf(Sqlist *L)
{
    int i;
    for(i=0;ilength-1;i++)
        printf("%d ",L->elem[i]);
    printf("%d\n",L->elem[L->length-1]);
}
void del(Sqlist *L)//此处的L为结构体指针。
{
    int i,j,k;
    for(i=0;i<=L->length-1;i++)
    {
        for(j=i+1;j<=L->length-1;j++)
        {
            if(L->elem[i]==L->elem[j])
            {
                for(k=j+1;k<=L->length-1;k++)
                {
                    L->elem[k-1]=L->elem[k];
                }
                L->length--;
                j--;
            }
        }
    }
}
int main()
{
    Sqlist L;//定义L为结构体不是结构体指针。
    int n;
    cin>>n;
    initlist_Sq(&L,1001);
    creat(&L,n);
    del(&L);
    printf("%d\n",L.length);//访问结构体指针与结构体不同
    printf(&L);
    return 0;
}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结构(树之前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