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 996 一文的诡辩与话术:大家是怎么被洗脑还帮人数钱的

早上看到张佳玮在知乎对马云话术的剖析,深以为然。于是转载如下,并尝试着对张解读不详细的部分加以补充。 原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9774219/answer/649392437

 


 

张佳玮:这些话给我看得气笑了。

真是聪明人。一堆诡辩,用煽情的口吻一溜说出来,能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来学习一下话术吧。

 

1. “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 996,你什么时候可以 996 ?”

陷阱:不问你要不要 996,直接默认你必须 996,自己选时候吧。

类似于问你“你是早饭在这儿吃还是晚饭在这儿吃”,直接跳过了关键:“我为啥要在这儿吃饭?我去别处吃不行么?”

依此逻辑延伸:“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吃屎,你什么时候可以吃屎?”(??我为什么要吃屎?)

 


 

2. “你一辈子没有 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

陷阱:走另一个极端来反问,抹杀了不 996 的价值,但并不能证明 996 是合理的呀……一辈子不 996 的确没啥骄傲的,但一辈子每天都 996,又有啥值得骄傲的吗?以及,怎么 996 就跟骄傲与否挂钩了?

依此逻辑延伸:“你一辈子没有吃过屎,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

 


 

3. “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陷阱:将 996 这种违法行为,美化为“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并直接与“想要的成功”挂钩。 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有人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成功;有人要纳斯达克上市才算成功;怎么就必须要 996 的成功才是成功呢?

依此逻辑延伸: ①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美好生活,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去砍人去收保护费,你怎么能实现你想要的成功?”于是兄弟们热血沸腾手舞西瓜刀出发了……(然而砍人和收保护费是违法行为,成功和付出努力都不能掩盖这个根本问题,而且当大哥是一部分人的愿望,但不是所有人的)

 


 

4. “所以今天中国 BAT 这些公司能够 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你去想一下没有工作的人,你去想一下公司明天可能要关门的人,你去想想下一个季度公司的 Revenue 在哪里都还不知道的人,你去想想你做了很多努力的程序根本没有人用的人……跟他们比,直到今天,我依然这么觉得,我很幸运,我没有后悔 12x12,我从没有改变过自己这一点。”

陷阱:强行往下比。

依此逻辑延伸:“往下看你会活得很快乐。我想了想,他说的有道理。人活着就是这样,你老往上看,你好不了,非死不可,往下瞧。你做买卖你赔钱了?那还有跳楼的呢。跟他比你很快乐。对不对?你这生一闺女你恨得慌,那还有没孩子的呢。你这失业了,那还有失身的呢!”——郭德纲的某段子。

PS:这和许多为 996 辩护之人的理由类似,就是比烂的思想。

 


 

5. “今天我们拥有这么多资源,我们带着巨大的使命,希望在未来能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不付出可以吗?不可以”

陷阱:将企业盈利机构的商业目的,强行扭曲成使命与义务(就是不肯谈涨工钱);将不肯违法 996,说成“不付出”(就是不肯谈涨工钱)。工作是挣钱的事,怎么就搞得跟公益似的“付出”么?总而言之,就是不肯谈钱。不是因为谈钱伤感情,而是谈钱伤利润,伤荷包。

“你跟他谈工资,他跟你谈理想”“你跟他谈加班,他跟你谈使命”“你跟他谈法律,他跟你谈责任”

 


 

6. “我希望阿里人热爱你做的工作,如果你不热爱,哪怕 8 个小时你都嫌很长,如果你热爱,其实 12 个小时不算太长。”

陷阱:将是否肯 996 与是否热爱工作强行挂钩。并用“ 12 个小时”来强行定义“热爱工作”。悄悄抹掉了 996 超额违法劳动的事实。

依此逻辑延伸:“你不爱我,给我买 8000 元的手机都不肯;你爱我,给我买一万二的手机都不嫌贵!”——这不就是变相撒娇么?!

这是形式逻辑,只在假设成立时有效;但辩证逻辑会问,你的假设成立吗?( 996 是否和热爱工作挂钩,热爱工作就一定要 996 吗?)

 


 

7. 但是我最希望考虑的,是你在阿里待十年,我们怎么样把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一年内发生变化,三年内发生变化,你回去,你爸妈发现这个孩子变了,你老婆发现我老公怎么变得有理想了、变得有想法了、变得开始专注工作了,你的孩子觉得爸爸妈妈跟人家就是不一样。这是我们所希望的阿里人个人的成长,这个成长不是职位做得多大,而是你对问题的看法,你遇上困难的态度,你对人生的态度。

陷阱:将 996 超额劳动与“变成一个不同的人”强行挂钩。

所以,996 是如何培养一个人对问题的看法、对困难的态度的呢?超额工作是如何让人变得有理想有想法专注工作的呢?这里头有啥必然逻辑吗?好像更可能是长期 996 后,老婆发现老公变得疲惫了脱发了眼花了胆囊差了吧?

最后还来个“成长不是职位做得多大”,嗯,连超额工作=升职的承诺都不肯给!只是忽悠“你 996 了就会有好变化——但不一定能升职”。 这类似于“你吃了我这药,虽然身体机能不会有任何数据上的变化,但你会觉得自己变牛了哟!”——听着像是卖假药的。

 

 


 

总结

模糊重点。偷换概念。将超额工作 996 与成功成长等强行挂钩。

用热爱、福气、社会责任、奋斗、骄傲等抒情虚词,掩盖酬劳、工时、权责这些实际的东西。俗称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用自己的奋斗来举例,忽悠员工们奋斗,却故意忽略了资方与劳方的所得差异。

用一连串其实并无严格逻辑可言的话术,一气呵成地吐出,达到煽情鼓动目的。

技巧非常熟练呀。

 


 

END

最后重新看了看福报那几句话,每句话分开来看很煽情很热血;连起来看,有点奇怪:

开头:

所以今天中国 BAT 这些公司能够 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

结尾:

但是我想你们应该有这个理想,在阿里的工作 10 年、15 年,有一天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公益基金,可以做一些愿意做的事情,能够帮助你的孩子更有福报

前文将“公司还能 996 ”说成是大家修来的福报,后文说大家一起 996 奋斗,如此才能让孩子和自己更有福报。所以大家一起 996,最后得到了什么?

————世世代代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 996 ?(男的代代为奴,女的世世为娼?)————

 

这是不是有点前后矛盾?更显然的解释是:马老板明知道 996 是苦差,却在前面强行把 996 夸成是福报,后面描绘美好未来时,却又不慎说了心里话?

马老板的意思本是你今天 996,你的后代就能有福报不用 996,但是因为前面已经把 996 说成是福报,着就形成了一个矛盾逻辑。

到底马老板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看到这里应该知道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云 996 一文的诡辩与话术:大家是怎么被洗脑还帮人数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