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软件开发者的历史 在研究所第一年

毕业后到了一个研究所,是所里的一个事业部。
第一年很常时间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 就是一直参与投标。

所里的前身是 军队编制。这个研究所和我的母校 在2019年还荣幸的上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不受欢迎的名单。我那个部门叫RISC产品部,其实并不具备RISC cpu设计能力,
单位的图书馆,我还借了本这方面的书,也没看太明白。过了好几个月,我才概括出来,我们的主要方向是“系统集成”。 我们叫RISC产品部,不是因为会设计RISC ,而是用的SUN 等服务器是 RISC。

有一些人和事给自己很深的烙印。
这个单位效益最好的是 打印室, 各个部门投标的密度有多大啊。
我在写标书的过程中,也对后来写程序产生过不少启发, 即使是没有逻辑性的文档,在最后几天,如果调整文档,也是很大工作量。我从这个极端的例子去推测程序方面的事, 总是带着极大的慎重和恭敬去面对 程序。 这种态度,看似很朴素,但是很多时候挽救了我负责的项目。虽然有一些设计模式、设计工具提高了生产力,但是软件开发上,需要谨慎。

还有一个是党委书记的讲话,
他分析了这个单位的历史,也分析了美国的软件开发,说到“面向对象”的开发在过去10多年,也都在实践,并不是看到了 流行的面向对象开发方式才知道, 所里在软件开发中还出过两个烈士。这个给我种下了个种子,后来对西方哲学有兴趣,也是深入思考软件开发思想的延续。“对象” 来自 西方哲学的术语。 因为维特根斯坦的缘故,这个词是一个流行的哲学词,软件开发的thinker借用到新的领域,确实吸引了很多人。 但是由于 “对象”这个翻译,太容易让人望文生义, 有的系统集成方面的技术大拿,还迷惑地问我这个 到底是什么意思。

再有就是我们部门的领导,她是个老太太。
有人推荐她做院士,她拒绝。
她教育我们这些年轻人,每星期要给父母打电话,尤其是给母亲打电话。
还请部门同事都看 “泰坦尼克”。
一些离职去美国的同事,她仍然把项目奖金发给他们。
总之,是一个有个性的老太太。
她在我印象中有两个亮点,一个是一次重要的投标中,击败了 DEC, 尤其是DEC 强大的公关的背景下。这个尤其不容易。DEC被康柏收购后, 康柏来我们单位还问到当时的情形。
再一个是创立这个部门的缘起。 她老人家一次肩周颈椎不舒服,理疗过程中发现了个东西不错,买下了这个专利,我们有了这个专利,生产这个产品,打下了这个事业部最早的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一悟)